索引号: 734247248/2022-128747 主题分类: 农业、畜牧业、渔业
成文日期: 2022-01-17 体裁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区政府办公室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解读《宁波市镇海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

发布时间:2022-01-17 来源:区政府办公室
字号:
分享:

一、起草背景

《规划》编制主要把握两方面原则。一是落实上级要求。《规划》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及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有关文件精神,把上级提出的主要任务在《规划》中予以体现。二是结合镇海实际,注重从镇海“三农”实际出发,确保《规划》接地气、能落地、有实效。2020年来,我区农业农村工作稳步推进,有新的成效与亮点: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全市第五(2019年排名第八),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6.5亿元,同比增长2.4%(全市2.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迈上“4万”大关,达到40469元,同比增长7.2%(增速全市第二),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16年缩小,40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经营性收入村均分别达到516万、307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基本实现一体化,制度供给和社会保障走在全市前列,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效果显著。同时也存在一些短板,突出表现在农村环境风貌、现代农业发展、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力度、农村社会治理能力、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等方面,与先进县(市、区)相比还需努力赶超。为此,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强调对标对表,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全力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为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区打下基础。

二、起草依据

根据《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宁波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同时依据《宁波市镇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重要文件,衔接《镇海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结合镇海实际,由镇海区农业农村局牵头起草了《宁波市镇海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

三、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为“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争创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区,奋力为‘重要窗口’增添‘三农’风景”,主要分四个部分:一是“十三五”农业农村工作成绩回顾,包括产业发展、美丽乡村、乡村治理、农村改革、公共富裕、村强民富等方面;二是简述新机遇、新挑战,新机遇从国家、省、市、区四个层面论述,新挑战围绕土地、人才、制度、融合、资金四个因素;三是“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总体要求,即以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区为总目标,以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乡村共同富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科技创新和数字化改革为根本动力,深入实施“233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和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争当农村改革探路者、城乡融合先行者、乡村振兴排头兵,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区域协调、整体智治、共同富裕的新局面,率先建立“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区域样板;四是“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主要目标,聚焦“一富三保六提升”靶向发力,围绕乡村共同富裕,保供给、保增收、保安全,精准发力施策,努力提升农业科技驱动力、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竞争力、乡村产业融合力、乡村风貌吸引力、乡村绿色承载力、乡村数字引领力,力争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到“创新强美、产业壮美、环境秀美、数智增美、风尚淳美、生活甜美”,全力打造“临山揽湖拥江”“科创开放宜居”的都市后花园,并对重要指标进行了明确,如农林牧渔增加值年增长率稳定在2%以上,全区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稳定在4.79万亩、3840万斤以上,生猪年出栏3万头以上,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创建覆盖率10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0000元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7以内,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26000元等等(指标数据主要参考市级),同时增加“十四五”主要种养殖业分布图。

第二部分:为“坚守安全底线,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主要分五个部分:一是提升粮食综合保障能力,要坚持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并进一步加大粮食生产扶持力度;二是加强耕地保护与建设,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行动(到2025年全区高标准农田新建面积5500亩以上、改造提升面积12500亩以上),全面保护提升耕地质量;三是强化重要农产品供给,主要任务为稳定蔬菜生产规模和加快畜禽业高质量发展;四是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涉及精品水果和精品花卉;五是提升农业安全生产能力,主要任务为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健全农业安全生产制度体系。

第三部分:为“强化科技创新,全面提升产业绿色发展水平”。主要为农业“双强”行动,分六个部分:一是加强科技推广应用;二是加快发展设施农业;三是深化“肥药两制”改革;四是加强现代种业发展,主要加强我区特有的青壳系绍兴鸭、巨高长毛兔等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五是实施农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六是全面推进农业数字转型,建设一批数字田园、数字牧场等。

第四部分:为“健全产业体系,全面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主要分四个部分:一是拓展乡村休闲旅游业,确保2025年乡村旅游年接待人次达到700万;二是健全乡村现代化服务业,大力发展农村金融服务业、生活服务业、农机社会化服务业、冷链物流服务业等;三是统筹优化乡村产业平台,抓好一批乡村产业平台建设;四是精细发展品牌农业,推进水果番茄标准化生产,做精做强一批特色农业品牌,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

第五部分:为“聚焦生态宜居,全面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分四个部分:一是优化乡村建设发展空间,通过城中村改造等专项行动,完善村庄整体形态和规划布局;二是推进美丽乡村精品示范建设,涉及城乡融合型农文旅综合体(主要为“烟雨江南”风情线、“四湖连珠”风景线等市级精品线)、区级美丽乡村精品村(线)、农村集聚建设和梳理式改造等,实现美丽乡村串珠成链;三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继续深化农村垃圾分类、污水治理、公厕等“三大革命”,推进美丽庭院和美丽河湖建设,加强农村风貌管控;四是探索推进未来乡村建设,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融合化、共享化和未来邻里、文化、健康、低碳、生产、建筑、交通、智慧、治理、党建“五化十场景”,到2025年打造5个未来乡村。

第六部分:为“坚持城乡统筹,全面构建乡村共同富裕新格局”。主要分六个部分:一是推进共同富裕乡村建设,从产业、建设、改革、数字四方面促进乡村发展;二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三是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四是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推进人才、资金、土地等资源向农村倾斜;五是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张网,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六是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推动城市优质服务资源向农村覆盖,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七部分:为“深化改革创新,全面激发‘三农’内生动能”。主要分四个部分:一是加快乡村数字赋能,加强“三农”协调应用平台建设,提升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推进农村发展数字转型;二是深化“两进两回”改革,推动城乡形成人才、资金、科技、信息汇聚的良性循环;三是深化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涉及承包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集体产权以及“三位一体”农合联等改革;四是推进农村普惠金融改革。

第八部分:为“强化党建引领,全面建成文明和谐善治乡村”。主要分三部分:一是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实施农村“领雁”行动,深化清廉村居建设;二是构建“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融合“自治法治德治智治”,集成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沉,持续推进平安乡村创建;三是全面繁荣乡村文化,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第九部分:为“强化要素保障,全面实现规划目标任务”。主要分四个方面:一是党建引领,压实责任;二是健全法制,规范管理(新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等涉农法律法规);三是拓宽渠道,加大投入;四是培育人才,推进创新。

《规划》后附“十四五”支撑性十大重点项目,分别为优质粮食保障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精品畜禽发展工程、南岚湾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工程、绿色发展示范工程、农业品牌振兴工程、“机械强农”工程、美丽乡村精品创建工程、农文旅融合工程、“数字乡村”建设工程。

四、施行时间

自2021年12月18日文件印发之日起开始实施。

  规划原文: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海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