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原创儿童剧《记忆长明》登上国家话剧院舞台
灯光渐暗,音效中时空穿梭声响起。舞台上,“象鼻爷爷”左右手被两个孩子紧紧握住,一段关于1940年镇海反击战的记忆即将展开……昨晚,中国国家话剧院内,由镇海区骆驼街道文化站与镇海区中心学校联袂打造的原创儿童剧《记忆长明》温情上演,为第八届金画眉戏剧展增添了一抹亮色。
该剧作为2025年度镇海区文化精品扶持项目,改编自荣获上海小百花儿童文学奖的小说《穿越时空的象鼻爷爷》。它巧妙地将宏大历史置于孩子视角:老兵“象鼻爷爷”常以“穿越时空”为由讲述亲身经历的镇海反击战等烽火岁月,当少年王小毛和小雨发现爷爷记忆日渐模糊,他们选择用稚嫩的画笔记录下这些珍贵故事,以纯真陪伴对抗无情遗忘。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记忆长明》以镇海本土英雄史诗为基,将血火记忆化作代际间温暖的守护接力。
舞台上感人至深的互动,源于数月排练中孩子们对历史的触摸与理解。镇海区中心学校三年级学生康允禾饰演王小毛,谈及出演的角色,他深有感触:“当我握住‘爷爷’的手,感觉他微微发抖,那一刻好像真的触摸到了战争年代的战士们。”孩子们查阅资料、聆听讲述,在导演郑适民、李林虓的引导下,逐渐懂得剧本中“脑袋里有块橡皮擦”的比喻背后,是一代人正在消逝的鲜活记忆与不能忘却的牺牲。
演出落幕,小演员们手捧画本谢幕,观众席掌声如潮,许多小观众眼含泪水。一位带孩子观演的母亲感叹:“当看到孩子们决定画下爷爷的故事时,我明白了守护记忆就是守护历史的灯。”
“这部作品融入了镇海反击战等真实历史元素,”编剧王轲玮在创作阐释中强调,“我们不仅讲述一个温暖故事,更致力打造沉浸式爱国主义课堂。演出结束后,该剧将走进镇海区内各中小学校园进行巡演,在艺术感染力中唤醒青少年对历史的敬畏与传承的责任。”
北京电影学院戏剧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李浩指出,《记忆长明》力求戏剧最本质的表达,给大家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察人和历史的角度,克服了视觉、时间、空间等限制性因素,通过回忆过往精神世界,对时空和过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