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期三个月、免费开放!270余件珍稀标本在镇海集中亮相
7月16日,由宁波帮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碧海繁花——南海珊瑚礁探秘展”在宁波帮博物馆A区二楼临展厅开幕。展览汇聚270余件南海珊瑚礁珍稀标本和活体生态场景,通过科学与艺术融合的方式,系统展示珊瑚礁生态价值与保护现状。展期将持续至10月16日,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周一闭馆,无需预约。
本次展览特别设计了拟人化角色“珊珊”,它将带领观众走进珊瑚虫的微观世界。在第一单元“我在海底盖房子”中,观众可以近距离欣赏南海鹿角珊瑚、秘密角蜂巢珊瑚等稀有标本,见证珊瑚虫群体千年的“生命接力”;还能深入了解珊瑚虫与共生藻的微妙关系,感受这些微小生命如何通过代代繁衍,最终创造出蔚为壮观的海底长城。
步入第二单元“我的朋友遍天下”,一个缤纷的“海底大都会”跃然眼前。展览揭示了一个惊人事实:仅占海底面积0.1%的珊瑚礁,滋养着超过四分之一的海洋物种。在还原度极高的生态缸前,蝴蝶鱼在珊瑚丛中翩跹,绿海龟与海葵和谐共处,就连凶猛的海蛇也在此找到栖身之所。
在展览的独立板块,一段令人震撼的“珊瑚白化”视频将观众带入生态危机的第一现场。一组对比鲜明的生态造景令人揪心——一边是色彩绚丽的健康鹿角珊瑚,一边则是惨白的死亡珊瑚骨架。这都揭示着一个残酷事实:到2030年,全球近60%的珊瑚礁可能消失。
在展览最具冲击力的互动区域,“破坏珊瑚礁的‘罪魁祸首’”互动装置以触目惊心的方式揭示了人类活动对珊瑚礁的致命影响,六组交互式展板每面都对应一个生态杀手。这些装置不仅呈现了珊瑚礁面临的六重危机,也将远在南海的生态危机与每个参观者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这场沉浸式生态课也在此刻完成了最重大的意义:拯救珊瑚礁,实则是拯救人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