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点燃产业链升级“新引擎”?一场科技创新讲座“把脉”开良方
“如何根据石化产业发展趋势,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转型升级?”7月22日,宁波石化区举行“红链领航·智造未来”绿色石化产业链科技创新讲座,邀请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珣,与50余位园区企业科技负责人、基层党组织书记共探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链升级新路径。
“石化区聚集了大量的细分领域冠军企业,创新成果层出不穷。上下游产业链只有致力于循环互通、协同创新,石化产业的底盘才能愈发坚固,步伐始终稳健。”陈珣研究员基于自身在纤维材料、聚烯烃材料等研发工作的经验,围绕石化行业经典科技创新案例,深入剖析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阐释了“人才—技术—产业”闭环的构建逻辑,为链上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全新视角。
在互动环节,中金石化、海螺新材料等企业代表就产学研合作、技术成果转化等痛点问题踊跃提问,石化区工作人员也就专利申请、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等方面请专家“支招”。陈珣研究员结合其横跨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复合经验,针对性提出“解题思路”,为链上企业和相关部门破解创新和服务难题开出精准“药方”。
参会企业和部门纷纷表示,将加速推进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与链上企业和相关部门一起,推动园区绿色石化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通过党建领航,串联产学研资源,抓实主导产业、强化创新赋能,推动链上企业紧密协作、联动发展,是石化区以“红链筑基”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有益尝试。“通过此次讲座,我们既为链上企业搭建起技术交流平台,更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串企成链、链链融合、聚链成群的发展优势,为园区企业注入强劲科技动能,激活协同创新一池春水。”石化区产业发展保障中心负责人说。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