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飞转,只为170余名工人登上“安全岛”

发布日期:2025-07-31 08:31 来源:镇海新闻网
字号:
分享:


“妈,我到了,安全!这里有空调,有热饭,放心吧!”7月30日,在镇海区中心学校(箭湖校区)体育馆里,宋怀念对着手机屏幕露出笑容,他身后是整齐摆放的军绿色床垫。窗外,台风“竹节草”带来的风雨肆虐。

宋怀念,42岁,安徽人,来镇海务工两年。每年台风季,他都会如期出现在街道的避灾安置点。老家亲人最牵挂他的安全,抵达安置点后第一时间视频报平安,已是他的习惯。

镇海科技文创中心项目工地上,像宋怀念这样来自五湖四海的工人有170余名。在“竹节草”的威胁下,骆驼街道于7月30日全力启动人员紧急撤离安置工作。对他们中的许多人而言,猛烈的台风是人生头一遭。

安全网早已铺开。“29日晚上,我们的工作人员就已在辖区开启全面巡逻,重点劝导危房、迎风房、农田设施房、出租房、工棚以及拆迁区块内居住的人员尽快撤离。”骆驼街道社会事务办相关负责人陆燚说道,这是为台风登陆前织就的第一道安全网。而像科技文创中心这样的在建项目工人,则是撤离工作的重中之重。

清晨6点,天色微明,项目工地的转移工作已紧锣密鼓地展开。项目负责人胡俊杰说道,面对集结起来的工人,各班组代班经理毫不犹豫地开出了自己的私家车:“我们得用最快的速度,把人送到安全的地方!”一辆最忙碌的小车,在工地与安置点之间往返竟达20次。车轮飞转,只为抢在风雨最烈前筑起一道安全屏障。

当工人们踏入镇海区中心学校(箭湖校区)的避灾安置点,保障已然就绪:空调送出凉爽的风,直饮热水随时供应。除区中心学校外,骆驼街道还启用了骆驼实验学校等安置点,确保所有需转移人员都有安全的容身之所。

宋怀念结束通话,环顾安置点内或休息或轻声交谈的工友们。窗外的风雨声不曾停歇,但室内安稳而宁静。

台风“竹节草”的威胁仍在持续,但在这个由责任和速度构筑的“安全岛”上,170余名建设者远离了工地的风雨飘摇。一桶升腾热气的泡面、一通报平安的视频电话、一张安稳的折叠床垫——这些微小却坚实的依靠,在风雨如磐的时刻,默默守护着每一份平凡的生计与远方绵长的牵挂。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