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化资本保障 专业化投后赋能 生态化资源协同 镇海国资以“耐心资本”活水浇灌硬科技之花
日前,在第十四届深圳国际导热散热材料及设备展会(CIME2025)上,宁波赛墨科技——这家高性能复合材料领域的科创企业,携自主研发的多款导热散热产品参展,引发广泛关注。
赛墨科技在芯片导热材料领域起步时,汇智天使基金以五年长周期投入相伴:不仅持续注资,更在技术攻关关键期协调近千万元社会资本,助其突破难关并通过华为验证。2025年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基金成功退出,回报率近4倍。
这样的成功并非孤例。作为宁波科创策源地与制造业高地的镇海,通过国有基金群战略,已培育出14家制造业单项冠军、34家独角兽企业、96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些硬科技企业的成长背后,是镇海国资以制度化资本保障、专业化投后赋能与生态化资源协同,用“耐心资本”筑起穿越风雨的港湾。
资本雨林:全周期培育的“资本舰队”
国内半导体抛光液磨粒核心原料长期依赖进口,国资基金在项目概念期便果断布局,孵化出高端制程纳米级磨粒企业积硅电子,引入数千万元产业及市场化资本,破解其初创期资源与资金瓶颈。目前,该企业产品已通过国内头部半导体企业验证,加速了国产替代进程。
这样的布局在镇海已成常态。据区国资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镇海国资整合9支专业化基金,形成总规模34亿元的“资本舰队”,沿“种子期—天使期—VC—PE”轨道有序运转,如精密齿轮咬合,构建起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资本雨林”。
“我们打破‘短平快’惯性,以‘耐心资本’陪伴企业发展。”区国资中心相关负责人指着三级管理体系图解释:基金领导小组定方向定决策、产基办和国动办抓协调、专业管理公司做研判。这一机制自2021年以来创造了区县级多个“首例”,如在王子新材定增案例中,国资团队敏锐捕捉跨区域合作契机,成为我市国有资本参与市外上市公司定增并成功招引募投项目落地的首例,并撬动社会资本投资落地镇海超6亿元。
目前,这支“舰队”已锚定集成电路、智能装备、新材料、绿色环保四大新兴赛道,并积极布局氢能、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实现专业决策与产业远见的深度融合。
成长合伙人:精准赋能与生态共振
智驾汽车科技(宁波)有限公司的研发室里,工程师们正调试辅助驾驶系统。而这家企业曾因老股东基金到期而要求公司回购退出,险些错失与国际巨头安波福的合作机会。关键时刻,镇海国资打出“信贷驰援+股权承接”组合拳:协调超亿元过桥贷款稳运转,决策威远镇芯基金快速受让股权,最终促成8000万美元战略投资落地,创造了企业当年业绩翻倍的增长奇迹。
这样的精准赋能在企业改革领域同样熠熠生辉——通过对招宝磁业实施外科手术式重整,将其从一家临近亏损倒闭的企业,重组为一家年营收超9.6亿元的区域性稀土永磁龙头企业,成为我区国有资本参与企业股权重组首例。与宁波轨交集团合作组建产业基金中,首次实现区外资本注入镇海,激活本土制造业基础优势,带动智慧轨交与泛半导体产业协同发展。
“我们不只是注资,更是‘成长合伙人’。”镇海产业基金管理公司负责人展示的投后清单显示,截至2025年6月,国有基金群在管规模34.7亿元,投资项目152个,撬动社会资本130亿元。从赛墨科技带动的导热材料集群,到积硅电子加速的半导体材料国产化,资本与产业的共振效应持续放大。
战略引擎:从资本供给到生态构建
随着种子基金加速布局,镇海国资正实现从战术支持到战略引领的深刻蜕变。在资本角色上,从资金供给者转型为产业生态构建者;在运营逻辑上,从保值增值跃迁至战略资源配置;在周期把控上,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构建穿越经济波动的稳定器。
以国有资本为纽带,睿晶半导体、爱芯元智等19家尖端企业相继落地,实现从天使轮到PE轮的投资全覆盖,“以资引智、以投促产”的良性循环已然成型。“硬科技突破需要时间,国有资本必须有这份定力。”镇海产业基金管理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这份定力的价值远超账面:当赛墨科技实现4倍回报时,同步成长的是自主可控的芯片材料产业链;当重组招宝磁业盘活存量资产时,激活的是稀土永磁产业的战略支点;当轨道基金实现跨区域资本联动时,打开的更是产业协同发展的崭新格局。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的颁布标志着以地方资源换取招商引资项目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产业赋能、生产要素保障成为新形势下产业打造的核心竞争力。各地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镇海国资的实践给出答案:当34亿元“资本舰队”与96家高新技术企业同频共振,以制度创新激活的国有资本,完全能够成为驱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擎。
这种融合市场化机制与“耐心资本”的新范式,正在区域经济版图上构建起生生不息的“创新雨林”,为中国现代化发展提供鲜活的区域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