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提篮叫卖”到“品牌出圈” 区供销社助“小农户”对接“大市场”
近日,在镇海区金果园南岚湾现代农业园区的打包大棚内,一条智能化水果分拣线正高效运转,精准测糖、分级包装,为即将发货的“镇蜜”水果番茄贴上品质标签。
“这条分拣线由区供销社投资,不仅提升了产品标准化水平,更让我们的水果番茄溢价超30%。”金果园负责人杨一昕介绍。这是镇海区供销社深化“品牌强农”战略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区供销社通过打造地理标志品牌、拓宽销售渠道、强化科技赋能,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户增收致富。2024年,全区番茄种植面积突破1000亩,年产值达1亿元,农户收益实现翻番。
“以前种普通番茄,一亩地产值不到万元,现在改种‘镇海番茄’,产值翻了五倍。”澥浦家圆农场负责人倪立感慨。区供销社以地理标志商标为抓手,成功培育“镇海草莓”“镇海番茄”等特色品牌,并通过“产业农合联”整合农户资源,形成“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联动机制。目前,这两个品牌已斩获省、市奖项20余项,带动销售额超500万元,更获得银行5000万元信贷授信,为农户注入金融活水。
品牌效应还延伸至产业链上游。家圆农场在供销社指导下获得绿色商标和地理标志认证,每年春耕还能免费领取专用肥料。“展销会不仅帮我们积累了优质客户,更打响了品牌知名度。”倪立说。如今,农场40亩草莓和番茄供不应求,还带动周边农户与农场合作,共同增收。
“直播间的家人们,今天推荐的‘镇蜜’番茄糖度达8.5,现摘现发。”在“镇惠农”抖音直播间,一场助农直播吸引上万网友下单。区供销社深化“电商+直播”助农模式,2024年开展助农直播31场,发布短视频130条,带动农产品销售1.5亿元;线下则通过时令水果推介会、展销会等传统渠道,连续8年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并与邮政合作优化物流服务,破解农产品出村难题。
在金果园的智能化分拣线前,杨一昕算了一笔账:“每小时分拣3吨,人力成本降低20%,糖度数据还能提升溢价空间。”这条由区供销社投资、企业运营的产线,不仅推动产品标准化,更助力农场电商销售额占比达三分之一。此外,区供销社创新“投资引领+农户租赁”模式,辐射带动全区农业升级,实现品牌增值与农民增收双赢。
从“提篮叫卖”到“品牌出圈”,区供销社以品牌为引擎、以渠道为纽带、以科技为支点,探索出一条“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共富路径。正如杨一昕所言:“只有严控品质,才能让农产品真正‘长’出品牌价值。”未来,区供销社将继续深化“三位一体”改革,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供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