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连五洲 架起“世界桥” 外国教师体验镇海非遗魅力
图为外国教师参加镇海非遗体验活动。
剪刀翻飞剪出精巧图案,豆粉香甜裹住酥脆糖心,彩纸在指尖卷曲绽放……6月21日至22日,镇海区庄市街道永旺村的手艺人部落迎来了一群特别的“学徒”——来自全球鲁班工坊国际教师培训班和亚洲及印度洋国家的数十名外国教师。他们沉浸式体验中国非遗魅力,一场跨越国界的文化对话在指尖悄然展开。
“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家乡也有类似手工艺,但在这里,我触摸到了更鲜活的中国历史和文化,太棒了!”来自尼泊尔的Mahesh Pandey难掩兴奋。
从剪纸、糕点制作到豆酥糖,“学徒们”跟着老师,在手艺人部落里一路看、一路学。古老的杵臼吸引了Mahesh Pandey的目光。手艺人现场演示打年糕的技巧,引来阵阵惊叹。“原来年糕是这样做出来的!”Mahesh Pandey笑道,“我非常爱吃中国的美食,特别是米饭、面条,今天又爱上了年糕!”
重头戏是衍纸艺术体验。这门中国非遗纸艺,仅凭着一张彩色纸条,卷、捏、粘,便可幻化出“万千世界”。非遗导师指尖翻飞,彩纸瞬间紧卷如珠、松卷似花、水滴卷若新芽……“今天,我们做衍纸荷花,五瓣两叶。”示范刚结束,“学徒们”便迫不及待动手。他们俯身专注,一卷、一捏、一粘,小小的纸艺成了超越语言的“对话者”。
“看着简单,做起来真难!”尼泊尔的Radha Khanal拿着半成品感叹,决定再向老师讨教,“中国匠人的‘精工细作’,
原来藏在这毫厘之间的力道里!”一旁的肯尼亚语言学教授Issa Yusuf Mwamzandi已开始制作第三片花瓣:“第一次体验,太神奇了!我要把它带回祖国,放进我的教材。”当这枚衍纸书签被夹入异国教材的扉页,一粒非遗的种子,已在跨越山海的课堂里悄然种下。
据悉,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体验,更是生动的国际传播实践。镇海依托非遗工坊的独特场景,为外籍学员搭建了可触摸、可感知的学习平台。未来,镇海将持续打造“Hi Craft”手艺人国际传播品牌,通过设立国际人文交流账号、实景记录研学过程等方式,推动技艺与情感的深度“跨境对话”,让中国传统文化真正在世界的“指尖”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