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底色绘就幸福画卷——镇海区各镇街道创新实践守护万家安宁
平安是千家万户最朴素的期盼,更是城市行稳致远的生命线。镇海区始终将群众对平安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组织各镇街道立足实际、创新突破。从构建精密智控的风险防线,到凝聚群防群治的强大合力;从化解矛盾纠纷的“绣花功夫”,到守护特殊群体的暖心举措,各镇街道各展所长、亮点频出,用坚实行动织就一张覆盖全域、贴近民心的平安网络,为辖区百姓的幸福生活筑牢坚实屏障,共同书写平安建设的生动答卷。
骆驼街道:双评估强机制,打造平安示范高地
作为镇海区行政中心所在地,骆驼街道在平安建设中勇挑重担,创新实施稳评、舆评“双评估”机制,明确属地管理、行业监管、单位主体三方责任,构建起“管行业必管安全、管业务必管风险”的工作闭环。在处理某商业综合体租赁纠纷时,街道迅速联动市场监管、住建等部门,通过风险评估提前制定应对方案,组织多轮协商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
在风险防控方面,骆驼街道聚焦预付卡、房地产等重点领域,深化“专案经营+专班运作”模式。面对某楼盘因资金链断裂导致的延期交付群体性纠纷,由街道主要领导挂帅的工作专班每日召开情报会商会议,建立业主沟通群,实时回应诉求,并协调各方资源推动项目复工,成功化解了潜在的社会风险。此外,街道高标准推进福业街“平安街区”建设,构建“四个三”平安建设体系,打造“10+1”基层示范点位,开展反诈、防溺水等专项宣传活动。依托“枫桥式”综治中心,整合村社治保会、人民调解组织等力量,2024年成功调处矛盾纠纷1330余件次,90%的纠纷化解在街道、村社两级。
招宝山街道:接访聚民心,群防群治创品牌
招宝山街道自2024年9月启动街道领导接访日活动,搭建起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针对西门社区向辰公园噪音扰民问题,接访专班迅速行动,通过实地调研、专家论证,最终采用安装定向音箱、划定活动区域、安排志愿者巡逻等综合措施,既保障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又维护周边居民的生活安宁。
在群防群治工作上,街道组建了一支由退伍军人、退休民警、党员志愿者等组成的特色队伍,精心培育出“老王帮帮团”“和谐劝导队”等11支品牌团队。“总浦F4”团队凭借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成功调解邻里纠纷28起;“好管家”团队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积极协调各方利益,推动完成4个小区的改造工程。2025年以来,这些队伍累计开展巡查200余次、宣传活动500余场,精准覆盖群众5000余人次。街道还创新推出“我是小小劝导员”“安全家庭齐上阵”等自治互助活动,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营造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庄市街道:多元调解破难题,“同心・和”品牌促和谐
庄市街道针对不同群体特点,打造“同心・和”调解品牌,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永和”调解工作室充分发挥“警调衔接”优势,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纠纷调解“零延迟”,其高效的调解模式成为区域治理的“金字招牌”。
在北高教园区,“泰和”调解室创新“律师+师生”调解模式,为校园纠纷提供专业、便捷的解决方案。3名浙江纺院学生调解员成功调处二手手机交易纠纷的案例,不仅展现了该模式的有效性,更培养了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实践能力。针对退役军人安置问题,“荣和”调解室组织党员老兵深入网格排查矛盾,借助共享法庭“会诊”疑难纠纷。“宾和”调解工作室专门服务外籍人士,通过涉外微信公众号、外籍留学生共调等方式,累计服务1200余人次,成功化解纠纷20余起,为国际化社区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蛟川街道:科技赋能治理,安全护航发展
蛟川街道依托“141”基层治理体系,打造“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实现纠纷“一窗受理、分类处置”。通过整合公安、司法等力量,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实时掌握矛盾纠纷动态,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
在安全生产监管方面,街道聚焦辖区187家规上企业、970家工矿企业等重点领域,开展“先排摸、早检查、防事故”专项行动,在确保生产经营秩序良好的前提下,做好参谋和监督员,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在矛盾纠纷化解领域,街道构建起街道、社区、网格三级排查体系,针对不同类型矛盾组建专业调解团队。在“百日攻坚”行动期间,累计排查矛盾纠纷1438起,成功调解1425起,调解成功率达99%。同时,街道积极推进智慧安防建设,在风景九园等小区安装智能门禁、监控设备,结合河道水质监测、雨水管网探查等技术,消除劣五类水体16处,实现生态环境与治安治理的协同提升。
九龙湖镇:三位一体精准管控,多元共治暖心服务
九龙湖镇针对“3S1P”人员,创新推出“精准摸排—多方联动—长效融入”三位一体工作法。当长宏村村民洪某因家庭矛盾出现极端倾向时,由镇政法委员牵头的工作专班迅速响应,24小时内完成信息核实、风险评估,并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通过“法治+心理”双管齐下,邀请律师开展法律宣讲,安排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疏导,最终帮助洪某重拾生活信心。
街道充分发挥网格员“前哨”作用,结合“网格+大数据”手段,建立“红黄蓝”三色预警台账,对重点人员实施动态追踪。同时,设立“法治帮扶驿站”,开展“送法上门”。在长效帮扶方面,以村委会为核心,为困难人员提供民政救助、低保补贴等政策支持,发动“乡贤调解队”“平安志愿者”开展结对帮扶。目前,全镇“3S1P”人员实现100%建档管理,极端事件“零发生”。
澥浦镇:小院调解化纠纷,法治宣传入民心
澥浦镇的解纷小院作为基层治理的创新载体,成为群众心中的“心灵港湾”。每周三和周六晚,小院都会举办“茶话会”,居民们围坐在一起,在轻松的氛围中反映问题、交流想法。这种“零距离”沟通方式,让许多矛盾纠纷在萌芽阶段就得到妥善解决。镇综治中心与村社网格紧密协作,实施“网格+信访”工作模式,网格员主动走访排查,将信访问题化解在村社一线。
为提升法治宣传效果,解纷小院创新打造VR体验馆,通过“法治学习+游戏挑战”的形式,让群众在沉浸式体验中学习法律知识。澥浦镇中心学校学生孙王杰在体验后表示:“这种学习方式特别有趣,我一下子就记住了很多安全知识。”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治理目标。
贵驷街道:多方联动强维稳,普法宣教筑防线
贵驷街道成立了一支由联村组成员、村社工作人员、网格长、微网格长以及公安、应急等行业平安志愿者组成的平安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平安巡防守护活动。通过常态化开展平安检查,每月对辖区内宾馆、菜场、学校等场所进行全面排查,对发现的隐患问题立查立改,切实保障辖区安全稳定。
在普法宣传工作上,街道培育了以“小燕子”反诈宣传为代表的社会公益团队,在415国家安全教育日等重要节点,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反诈、反邪教、禁毒宣传活动,推广安装反诈APP。街道全力推进区级反诈示范街道和贵驷社区、贵驷村、沙河村三个村社无诈村社创建工作,其中街道文化广场反诈宣传工作站被评为省级“反诈宣传角”。
针对社区康复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贵驷街道注重人性化教育与安全教育相结合,有效组织安置帮教工作。通过定期不定期走访,了解安置帮教人员的思想及生活状况,积极做好疏导和帮教工作,帮助他们更好地回归社会,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