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23号提案的答复
建议内容 |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守住绿水青山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担当,近年来,我区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乡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田园风貌持续提升,通过土地“非粮化”整治、农田管理用房拆除、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环境卫生常态化整治等措施,农田整体环境得到显著提升,基本实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闻香远望去,遍地黄金黄”的田园风光得到了不少当地村民以及外来游客的点赞,然而,林立于机耕路边以及农田内的错乱无章的电线杆却成为了影响农田和谐优美的生态环境的一大“痛点”。 一是农户生产经营受阻。由于早期对农村地区,尤其是农田区域强弱杆线的架设缺少科学规划,统一布局,再加上各家运营单位之间相对独立,导致当下农田机耕路边杆线密布,大大影响了种粮大户收割机等大型农用机械的作业,为防止农机与电线杆发生碰撞,电线杆周围土地往往需要采用人工插秧、收割的方式,增加了农户的生产经营成本。 二是杆线隐患制约发展。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然而四处林立的电线杆则导致农用无人机作业时有碰撞杆子以及线路的风险,此外,游客到农村地区旅游打卡或是无人机航拍美景时,一根根杆线的存在也会使美丽的田园风光大打折扣,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三是基层整治管理困难。因电线杆及其架设的线缆分属不同的运营单位,拆除或挪动一根电线杆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导致镇(街)村等基层单位在整治过程中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此外,电线杆整治后的动态管理也未明确。 农田电线杆整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面较广,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部门协调实地调查。各有关部门联合成立调查专班,实地走访各村农田,开展杆线普查工作,建立完善台账资料,广泛收集基层相关单位、群众、游客以及种粮大户的建议,根据不同村落的未来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杆线整治方案。 二是组织力量集中整治。根据调查结果组织各部门力量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以“强弱分设、入管入盒、标志清晰、牢固安全、整齐有序、美观协调”为原则,按照先易后难、先试点推动后面上推广的模式,规范架设各类杆线,移除农田中废弃旧电线杆,拆除违章乱拉线缆。有条件的地区可实施线缆入地的措施。 三是明确制度方便管理。为达到长效管理目的,建议各部门联合出台农田电线杆规划审批、后期管护等相关制度,建立健全巡查机制。例如将农田杆线管理纳入“田长制”巡查工作中,对存在的违规行为及时上报,尽快整改。 |
主办单位 | 镇海区农业农村局 |
答复意见 |
沈辉委员、竺懂委员: 贵方提出的“关于农田电线杆治理的建议”提案收悉,经我们研究,现答复如下: 针对部分农田区域存在电线杆布局杂乱、废弃杆线占用地块,影响机械化耕作和农田整体环境的情况,2024年3月,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宁波市农业农村局、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宁波市通信管理局、国网宁波供电公司联合印发《宁波市农村管线序化试点实施方案》(甬建函〔2024〕31号),要求开展以“清废杆、清废线、多杆合一、多箱合一”(简称“两清两合”)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管线序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有序推进农村电力、通信、广电等废弃管线全面清除,通信、广电的多杆合一、多箱合一全面实现,线杆严重老化倾斜、强弱电线缆混搭、入户线私搭乱拉等安全隐患和管线杂乱无序现象基本消除,管线有序建设和运维的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建立。根据文件规定,住建部门负责牵头推进农村管线序化试点工作;资规部门负责指导推进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等工作的管线序化;农业农村部门负责指导推进和美乡村、未来乡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作的管线序化;供电部门负责建立适应农村管线序化工作要求的供电设施运行管理机制,做好农村强电线路的梳理工作。结合文件要求,我局在农田建设过程中针对杆线治理的举措包括: 一、依托项目建设,优化农田管线布局。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农田杆线优化工作。项目前期设计阶段,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结合实地踏勘结果,充分考虑农田电线杆布局优化,以“强弱分设、入管入盒、标识清晰、牢固安全、整齐有序、美观协调”为要求,优先解决废弃电线杆清理、主干道路沿线杆线杂乱等问题,进一步探索线缆入地、“多杆合一”、杆线美化、标识提升等,并将优化方案及时反馈至区供电部门、资规部门等相关单位,论证方案可行性。 二、结合建后管护,加强杆线日常管理。我局高度重视农田建后管护工作,2023年11月出台《镇海区农田管理办法(试行)》,落实农田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后续将结合农田建后管护和资规部门“田长制”巡查,加大农田范围内杆线巡查力度,对于杆体裂缝倾斜、线缆低垂乱搭等问题及时上报,并移交通信、供电等相应部门处理,形成“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管理体系,实现农田电线杆的规范化管理。 三、坚持协同治理,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将杆线序化工作与和美乡村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等各部门重点工作有机结合,整合各方资金、政策、人力等资源,解决资金缺口、联动不足等实质问题。建立“群众反馈、乡镇受理、部门落实”的农田杆线闭环整治机制。通过日常巡查和群众举报相结合的方式,将发现问题上报属地镇街道;镇街道及时联合属地供电、通信部门开展实地踏勘,对能够通过农田管护工程进行整治的,第一时间开展整治,对需要结合其他项目完成的,对接相应部门,明确治理方案,后续抓紧落实。 下步,我们将根据委员要求,在部分农田区块开展试点,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建后管护工作,通过拆除、并杆等方式,对田间杆线进行布局优化。同时进一步探索低成本、大规模开展农田杆线治理的工作机制和模式路径,根据实施情况不断优化方法举措。 感谢两位委员对我区农田建设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我们将以提案办理为契机,统筹资源、创新机制,切实提升农田基础设施水平。后续进展将定期进行反馈,欢迎继续监督指导。 宁波市镇海区农业农村局 2025年5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