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区营商环境建设办:三维发力,书写文明创建高分答卷
5月23日,镇海区营商环境建设办公室(镇海区政务服务中心)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的背后,正是藏在每个服务群众细节里的文明密码。
党建红引领文明色,凝聚向上“心力量”
“窗口”单位是面对群众、服务企业的第一“门面”。
随着叫号声响起,我们看到微笑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立即起身招手,为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进行细致的流程指导,亲切的微笑和高效的服务赢得办事群众频频点赞。
区营商环境建设办创新打造了“七彩阳光”党建品牌,通过“七彩汇”联建平台和“三坛三学”成长课堂,培育出百余名文明实践服务“铁军”。在品牌带领下,区营商环境建设办在全市率先推行政务服务窗口“无差别全科受理”,推出分类处置、专员代办、“一表联办”、联席会议等多项创新举措,实现项目审批提速90%以上。
区营商环境建设办主任、党组副书记周亚萍表示:“相信在‘七彩阳光’照耀下,我们一定可以以更优质的服务,为建设美好镇海贡献力量。”
近年来,区营商环境建设办还相继开展了“擦亮窗口·点亮文明”争创活动、“微笑有礼·安商暖企”服务提升行动等特色文明实践主题活动,通过建立服务礼仪标准化体系、设置党员示范岗等举措,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温度与效能,使290余名干部职工共同践行"人人都是文明使者"的服务理念。
在典型引领方面,区营商环境建设办建立“选育培宣”全链条培育机制,涌现出宁波市最美公务员陈蓉晖、中国好人王瑛等先进典型。
服务优擦亮文明窗,便民利企“加速度”
在服务大厅内,智能终端实时跳动着“微笑指数”。这项全省首创的文明服务测评体系让抽象的服务标准变得可视化——大屏幕上,13项监测指标构成微笑曲线,对窗口服务的文明礼仪、微笑示范、数字效率及满意度等进行全面“体检”。记者注意到,某企业经办人林女士的五星评价让住建窗口的工作人员又添一颗“微笑星”。
每季度生成的“文明服务体检报告”会成为改进服务的重要依据,而12批次“微笑明星”和“微笑窗口”,则更加有效地激发了工作人员的服务热情。“进门有笑脸、办事有速度”已成为微笑服务窗口的标配。
为让群众办事更便捷,“政务巴士”在全城穿梭,将办事大厅“搬”到群众家门口。近日,“政务巴士”开进了九龙湖镇,68岁的李阿姨在志愿者的协助下,五分钟就完成了医保异地备案。“年纪大了不会用手机,以前要坐公交到现场办理,现在买菜路上就能办。”李阿姨对这项便民举措竖起了大拇指。
据区营商环境建设办工作人员介绍,这种“移动大厅”目前已为3万余名群众办理高频事项。
在暖企服务方面,区营商环境建设办在全区设立了6个“家门口”服务驿站、100个暖企护航点,组建139人的“企服跑团”,打造15分钟涉企问题响应圈,构建起“政策直送、难题快办、服务无忧”的助企生态圈。这些创新举措,让省级示范政务服务中心的金字招牌更加闪亮。
担当行浸润文明风,文明实践“谱新篇”
走进镇海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工作人员王维娜正俯身贴近服务台,红色绸缎质地的党徽在她胸前微微晃动。她将签字笔调转方向递给办事群众,这个被同事们称为“娜姐招牌动作”的细节,让前来办理的周大伯感慨:“服务真贴心。”
在镇海这片热土上,“娜姐公益巾帼小分队”活跃在城乡各个角落:她们还奔波在中西部结对共建、爱心捐助的帮扶路上;她们既是文明出行的劝导者,又是扶贫帮困的践行者。这支从民生服务细微处走向平安建设第一线的队伍,通过持续开展“彩虹助村、助企、助老、助学”四大行动,已累计帮扶群众超5000人次,将政务服务的温暖切实送到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和校园课堂,实现文明实践与基层治理的有机融合。
在相隔2000公里外的四川省金阳县则同步上演暖心场景。近年来,区营商环境建设办以“暖冬送衣、暖心传技、暖窗筑网”三暖行动为载体,向四川金阳结对地区捐赠冬衣书籍2000余件。特别建设的县镇两级视频工作站,架起了跨越山海的“云端桥梁”,让山区群众也能享受到数字化办事的便利。
在队伍内部,区营商环境建设办着力打造“安心、润心、凝心”的职工关爱体系:设立心理咨询室缓解工作压力,打造“政务书房”让书香浸润午休时光,年均开展8场文体活动活跃工作氛围。这一系列举措让文明创建不仅成为对外的服务承诺,更转化为全体工作人员内化于心的精神追求。
文明创建永不止步,阳光政务温暖常在。“我们将以全国文明单位为新起点,继续用初心点亮文明之光,用实干书写便民答卷,让政务服务更有温度,让城市文明更有质感。”周亚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