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3号建议的答复
领衔人 | 刘国荣 |
建议内容 |
从当前我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情况来看,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自2023年11月新一轮国资国企整合改革以来,按业务版块和区域划分相结合的方式组建五大国企集团,可能还处于组建磨合期,资产、资源、业务、人员等整合后经营效果、效率尚未达到1+1>2,离改革目标任务还有不小差距。 二、随着镇街资产、资源向国企集团的移交整合,国有企业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政企协同发力推进社会民生改善,国企集团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果尚未更多的体现。 三、整合好的国企集团如何更快更好发挥人才集聚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快速造就一支精简、能战、善战的经营队伍,也是社会普遍关注、关切的问题,防止企业政府化,还需要想方设法一边防风险,一边提效率上作更多文章。 四、国企集团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也要部门、镇街共同关注持续经营。企业要生存和发展,一是要收入的稳定和增长;二是支出的精准核算与控制;三是企业承担政府外溢的责任应适度。 有关建议: 一、强化价值创造,推动高质量发展。分类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目标,调动企业主观能动性,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要把经营类公司收入提升上去,引导企业重心转向价值创造和内涵型增长,形成有利润的收入和有现金流的利润。发挥国有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带动作用,聚焦产业链强基补短,布局重大项目,深化战略合作。 二、推动管理提升,助力国有企业改革。优化组织结构,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理顺管理职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集中资源与能力向优质业务集中。重视投资结构和财务结构的优化,及时科学调整,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三、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管理监督机制。强化监督,加强对国企改革全过程的监督,确保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不流失,同时提高改革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推动要素资源流通统一,促进集约高效,构建全面、多层次、开放的要素资源交易平台。推动业务发展逻辑统一,促进市场转型,加速向市场化转型,并扩展业务范围和市场布局。健全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引导机制,坚持问题导向,从主责主业、投资管理等方面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同时提高管理效率。 四、加强协同配合,适度承担社会责任。国有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能力,合理确定社会责任的范围和程度,既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又要避免过度承担社会责任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政府部门没有财力承担的事项不能全部转由国有企业去承担,严防部门下指令要求企业照单履行现象发生。财政未能保障的事项,审慎制定相关支出的标准和期限。 |
主办单位 | 区国资中心 |
会办单位 | 区财政局、区发改局 |
答复意见 |
刘国荣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经我们研究,现答复如下: 自2023年10月镇海区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以来,全区国资国企在集团整合重组,国有资本布局优化、风险防控体系筑牢、服务支撑能级提升等重点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效,关键指标实现显著提升。截至2025年3月末,全区国企资产总额同比增长超30%,区属国企完成有效投资超120亿元。改革以来,新增全区首个AAA企业、4家AA+,五大集团实现AA+以上评级全覆盖。 一是聚焦“1+1>2”目标,推进国企优化重组。按照“主业归核、资产归集、产业归位”的原则,将全区国有企业优化重组成5家集团公司,达到强化功能、突出主业、壮大实力的目的。部署开展全区国企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专项行动,指导集团制定个性化性方案,控增量、降存量,压缩管理层级,优化出资及管理关系,提升管控及运营效率。 二是强化监管效能,筑牢国企风险屏障。对照改革重点要求,对原镇(街道)、部门、园区出资企业完成资源整合和股权划转工作,在全大市率先实现镇(街道)出资企业清零。对国企相关职能划分和边界厘清作优化调整,形成思想共识和协同机制,最大程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全面完善项目投融资、债券发行、车辆管理、资产评估、资金统筹等多项管理制度,并按照企业层级充分授放权。 三是提升造血功能,提高市场化经营能力。引入市场化专业机构,与区属国企深度合作,合资组建专业公司,实现与省黄龙体育、市开投、市交投、市轨交、市金控以及行业龙头民营企业的合资合作,稳步开展国资小微园区、新能源设施、文化体育场馆、酒店等领域的管理运营。通过人员交流挂职、专班化运行等方式,逐步提升国企市场化经营能力。 四是厚植民生福祉,擦亮国企责任底色。持续发挥国资国企在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城市品质提升、生态治理等领域作用,投资建设镇海音乐厅(暂名)、科技文创中心、全民健身中心等设施场馆,推进九龙湖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累计完成治理面积超50万平方米,复绿超30万平方米。省重点项目海塘安澜一期工程顺利竣工验收,提升海塘防潮能力至“300年一遇”。运营全区未来社区品牌,保障人才安居房超2500套。对口协作发挥国企力量,2024年度共安排捐赠资金1300万元。 五是贯通项目链条,统筹国企资源配置。2024年政府(国企)投资项目计划中期调整及2025年计划编制均与属地镇(街道)、相关国企及部门充分论证,兼顾企业项目承接能力、债务负担能力及镇(街道)实际发展需求。2025年计划由区发改局牵头,进一步优化国企投资项目评审机制,按照“过紧日子”“分批分阶段”原则,对项目实行分级分类审查,充分论证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开发方案及时序、建设规模的合理性。 下步,区国资中心将进一步聚焦深化国企改革、扩大有效投资、管理规范提效、风险防范化解、党建引领聚力等“五大攻坚行动”,围绕加快理顺权责边界、加强重大项目统筹、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完善国资监管体系建设、强化债务风险防范、加大人才梯队建设、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等重点任务,持续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镇海国资国企迈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发展新阶段。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镇海区经济社会事业的支持与参与,希望您今后一如既往关心支持我们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