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125号提案的答复
领衔人 | 社会科学界别工作委员会、王海燕 |
建议内容 |
护理院是为长期卧床患者、晚期姑息治疗患者、慢性病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以及其他需要长期护理服务的患者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促进、安宁疗护等服务的医疗机构,现实中以老年患者为主要服务对象。大力发展护理院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连续性、协调性和整体性的重要措施,对于合理分流大医院需要长期医疗护理的患者,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镇海区 2023 年底常住人口 51.6 万,60 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数为 8.06 万;户籍总人口数为 29.4 万,60 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数为 7.4 万,老年人口占户籍总人口的比例已达到 24.33%,个别村、社区的老龄化程度甚至达到 40%以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群众对以护理为主的医疗需求日趋强烈,然而遗憾的是,我区目前尚无 1 家公办护理医院,这与当前我区打造老年友好城区定位不相符。为此建议在镇海区建设一家公办护理院,实现我区公办护理院“零突破”。 公办护理院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机构选址需符合医疗机构建设规范。护理院的建设必须符合医疗机构设置许可的要求,对于场地建设较高,氧气、负压等管路需要预埋,非医疗机构用房很难进行改造,除非在原医疗机构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二是执业护士和护理人员需求较大。目前全区医疗机构执业护士紧缺,养老院护理人员也相对紧缺,而护理院的要求每床位必须配 0.3 名执业护士和 0.6 名护理人员、每 10张床位需配 1 名主管护师。护理院对执业护士和护理人员的需要较大,专业人员缺口较大。 三是护理院运营压力较大。目前全区公立医疗机构都面临生存困难,护理院作为为长期卧床患者、晚期姑息治疗患者、慢性病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如果没有财政保障,单纯的医疗收入很难支撑医院生存。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建议: 一是政策上支持。公办护理院前期建设及设备投入建议由财政进行保障,依托一家现有二级医院(如龙赛医院)进行转型或利用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贵驷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空余医疗用房开设公办护理院,护理院开办资金由区财政局一次性投入。编办、人社部门对护理院的人事、编制、职称、绩效、薪酬等政策上给予支持。 二是人员上配强。在内部人员配置上,建议卫健部门进行统筹安排,采用多种形式,统筹调配全区人力资源,让优质专业的护理人员充实到护理院。在外部资源支持上,建议与民政局建立协作机制,建立养老机构与护理院双向转诊机制。 三是服务上提升。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这样写: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态,对于长期卧床患者、晚期姑息治疗、慢性病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为他们提供帮助与安慰才是最重要的,建议做好心理支持、舒适护理、人文关怀,给予他们全方位的关爱和支持,让患者在生命最后阶段得到尊重与关怀。 |
主办单位 | 镇海区卫生健康局 |
答复意见 |
社会科学界别、王海燕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实现我区公办护理院“零突破”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我们研究,现答复如下: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传统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近年来,我区对医养结合项目十分重视,不断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目前已有民营护理院1家,位于骆驼街道四季永逸颐养院内设的镇海逸康护理院,实际使用面积3600平方米,核定护理床位50张,并设置5个临床科室(含内科、中医科、康复医学科、老年病科、临终关怀科),5个医技科室(含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营养室、消毒供应室),基本能满足颐养院老人的住院护理医疗需求。 下步,我局正积极推进2个公立护理院项目。一是拟在炼化片区建设医养一体化项目,通过整合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连续性的健康养老服务。炼化片区医养一体化项目的养老机构中将建设1个护理院,涵盖医疗救治、康复护理、生活照料、健康管理、精神慰藉等多功能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更贴心、更专业的医养结合服务。二是推进贵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嵌入式护理院建设项目,项目落成后将是我区首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嵌入式护理院,由镇开集团国企运营,功能定位以护理养老为主,与贵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势互补,共享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区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