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80号提案的答复
领衔人 | 吴光裕 |
建议内容 |
一、提案内容: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综合行政执法作为与企业日常运营紧密相关的政府管理环节,其效能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体验。镇海区正处于经济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对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意义重大。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随着改革探索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 (一)统筹机制不够畅通。由于执法任务发布层级不同、时间不同、检查录入系统不同、检查效力不同等因素,“一事多查” 现象仍时有发生。如一支执法队伍可能收到来自不同发布层级或单位的相同或部分重叠的检查任务,因发布时间、层级或录入系统不同导致重复检查,增加了涉企检查频次,对镇执法统筹工作造成不良影响。 (二)益企帮扶政策有待完善。企业的帮扶需求各异,部分帮扶需求涉及政策不完善。如企业存在电瓶车充电车棚建设需求,涉及用地、建设审批、消防等问题,但政策支持不明确,容易造成部门间推诿,影响营商环境。 二、建议办法 为进一步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提升营商环境,提出以下建议: (一)畅通统筹机制对等提升。推动省、市、区、镇多级检查任务信息互通,确保各级执法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其他层级的检查任务安排,避免重复部署。提升“统筹监管” 结果效力,明确统筹监管的权威性和约束力,确保各级执法部门严格按照统筹安排执行检查任务。 (二)打通统一检查录入系统平台。实现检查任务的统一录入和管理,避免因不同系统导致的重复检查和数据不一致。通过完善镇街执法统筹机制,有效减少由于多层级检查任务重复而增加的涉企检查频次。 (三)推动益企帮扶扩面提质。明确帮扶内容责任划分,上级部门应根据不同的帮扶需求,确定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确保各单位职责清晰,避免推诿现象。由牵头单位提出针对性指导帮扶意见,提升帮扶队伍的专业性。 (四)优化帮扶平台申请流程。简化申请手续,提高申请效率。丰富平台服务内容,除了提供整改帮扶指导服务外,还可以增加政策咨询、培训讲座等服务,为辖区企业提供更全面的帮扶指导。 (五)建立完善“首违不罚”“轻微免罚” 政策支持。明确适用范围和标准,打消企业检查即处罚的顾虑。鼓励企业自主预约帮扶检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时间安排,提供个性化的帮扶服务,提升帮扶精准性。 |
主办单位 | 镇海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
答复意见 |
吴光裕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统筹力度,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建议》已收悉,经我们研究,现答复如下: 2024年以来,我区积极探索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方法路径,出台《涉企行政合规全周期工作指引》《行政检查计划统筹工作指引》等一系列制度规范,探索“六环递进”工作机制、联合帮扶整改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实现执法效能最大化、对企影响最小化、服务效益最优化。2025年第一季度,区综合执法指导办共收到12个部门检查计划53条,经统筹合并成26条;共计开展涉企行政检查136批次885户次,较去年同期减少2000余次,其中,亮码检查率99.81%,计划检查率99.87%,监管纠正率24.52%。共收到线上线下申请270条,及时响应率100%;累计为289家次企业提供帮扶服务,问题解决率98.27%。 2025年4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关于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决策部署,区综合执法指导办联合区改革办正式发布《镇海区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指引(试行)》,主要就检查事项、检查计划、检查方式、检查主体、检查行为等5个方面对涉企行政检查工作做出明确规定,旨在推动规范检查、精准检查、协同检查,促进行政检查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企业和群众对执法满意度不断提升,区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正如您提到的,在涉企行政检查实际工作中,仍存在重复检查、多头检查等现象,益企帮扶政策仍有待完善。下步,我们将结合您的建议,以我省构建涉企多头重复检查综合治理机制改革为契机,以抓前端、防风险、促发展为总要求,以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全面提升执法质效为主线,一体推进拓展执法服务、规范行政检查、深化宽严相济、注重整改修复“四环并进”,努力打造执法与服务监管并重、秩序与活力共生的一流营商环境。 一是规范行政检查,推动入企检查精准高效。针对重复检查、多头检查、无效检查等问题,科学统筹行政检查计划,深化“年计划、月安排、周执行”运行机制,加快数字化应用建设,实行涉企行政检查清单化管理,坚持“清单之外无检查”,最大程度整合涉企行政检查计划;以“六环递进”抓实街镇计划统筹,即抓细需求分析,抓实计划编制,抓强计划统筹,抓深任务分解,抓紧执行落实,统筹实施“综合查一次”,简单事项“委托查”、非现场检查等检查方式,减少入企检查人数和次数;完善以信用评价、风险等级为基础的分级分类检查制度,探索行业白名单制度,推动监管资源精准配置,实现“无事不扰”与“无处不在”有机统一。 二是注重帮扶整改,推动违法状态及时消除。出台联合帮扶整改工作实施意见,拧紧全区26个执法部门责任链条,形成区执法办牵头抓总、监管执法部门紧密联动、行业协会、商会参与配合的联合帮扶企业整改工作格局。优化“镇企航·益企帮”互动治理平台,推动“受理、流转、处置、回复”一站集成,实现需求收集、智能分派、过程追踪、结果评价全流程闭环。编制“一业一册”场景化整改方案,通过确定“权责清单、监管标准、业务流程、案例汇编”,推动各执法部门协同高效履职,避免整改内容“先提先改、再提再改”。 三是深化宽严相济,推动涉企处罚法理相融。针对小过重罚、一刀切执法等执法乱象,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强化包容审慎执法,梳理公布“首违不罚”和“轻微免罚”清单,构建行政处罚自动履行“免加罚”机制,探索建立涉企行政处罚观察期制度,深化“简案快办、轻案零跑、公益减罚”等益企措施,减轻企业负累、激发市场活力。推进“三书同达”制度,指导企业罚后整改和信用修复;优化企业信用修复服务举措,实行边“帮扶”边“修复”,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并希望您在今后的工作当中继续关心和支持综合执法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