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香的春天,它们有话说——镇海春日物语里的烟火与诗意
图为鲜笋。
图为艾草麻糍。
我是九龙湖的鲜笋,藏匿在湿润的春泥下,被山间的晨露滋养。
每年清明前后,我总会被一双双温暖的手轻轻挖出,成为游客餐桌上最抢手的“团宠”。小长假,九龙湖畔的月波农家菜馆里,老板娘陈月波正忙着将我和咸菜、笋丝一同包进青团,她说:“一周能卖200多份,游客们就爱这口山野的鲜香。”
春风掠过竹林,穿过花海,将九龙湖的鲜香吹向更远的地方。
我是孟家花海的油菜花,用金黄涂抹九龙湖的春天。从空中俯瞰,我的裙摆绵延千亩,随风翻涌成金色的波浪。
假日里,我迎来了一波又一波游客,他们嗅着芬芳的花香,在我身边拍照打卡,孩童的笑声惊飞了停驻的彩蝶。不远处的茶山上,那棵“网红”老棠梨树正披着雪白的梨花,与我的明艳遥相呼应,仿佛在说:“春天的镇海,从不缺色彩。”
当金黄的花海在风中摇曳时,江畔的灯塔正默默注视着这片土地发生的故事。
我是沿江路的灯塔,静立江畔看潮起潮落。
红白相间的塔身与粼粼波光、苍翠树木交织,成了年轻人镜头下的“童话角落”。傍晚时分,情侣们倚着栏杆,看万斛神舟的剪影划过江面,远处镇海渡街区亮起暖黄的灯,历史的繁华与现世的烟火在此刻悄然重叠。
江风裹着咸涩的水汽一路向南,却在不经意间被一缕糯香勾住了脚步。
我是三关六码头的艾草麻糍,糯叽叽的口感里裹着红糖,咬一口便黏住游子的乡愁。清明前后,老字号店铺的蒸笼里热气腾腾,店员们手脚麻利地将我装进竹篾礼盒,上海游客总爱成箱带走:“阿拉屋里小囡就欢喜这个味道!”隔壁的糕点铺里,现烤的苔菜米馒头正滋滋地冒着香气,甜咸交织的滋味,是镇海人刻进DNA的春之序曲。
舌尖的香甜还未散去,永旺花海的风已送来咖啡与花木的私语。
我是永旺花海的乡野咖啡,氤氲着醇厚与自然。游客们捧着我,坐在油菜花田边的木椅上,看风筝掠过天际。年轻人在露营帐篷前支起画架,把漫山遍野的金黄拓进水彩;孩子们举着棉花糖奔跑,糖丝在阳光下融成金色的弧线。一位举着相机的姑娘突然惊呼:“快看!咖啡拉花上的樱花和远处真的一模一样!”
春天的镇海,是一场感官的盛宴。
这个清明假期,镇海的每一寸土地都向人们发出邀请:去澥浦镇“枕河人家”的村咖品一杯咖啡,感受水系与田园的交织;到宁波植物园的樱花大道里追逐春风;或是在郑氏十七房景区的蹴鞠场上,与孩子重温传统游戏的乐趣。
镇海的春天,有泥土的芬芳、花海的浪漫、舌尖的千般滋味,更有文化血脉的延续。当艾草麻糍的香甜缠绕着唇齿,当梨花的皎洁映照着茶山,这座海天雄镇正以诗意的姿态,书写着属于春天的独家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