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白手起家还难,却能让产业配套焕新” 镇海港区化工区谋绿色石化新发展
“5月初启动老储罐拆除,这是打响项目高质量建设攻坚战的第一枪,必须万无一失。”4月下旬,在宁波舟山港国家物流枢纽镇海港区化工多式联运仓储基地项目(一期)(以下简称“项目一期”)的又一次项目推进会上,中浦控股集团旗下中宁宏宝仓储(宁波)有限公司负责人洪小伟正和项目专班成员一起,对储罐拆除、规划细节等进行再论证,确保重要节点每个细节无误。
镇海港区化工区建于1985年,是华东地区首个大型液体化工专业罐区,每年化工品周转量基本以千万吨计。随着使用时间日久,以储罐为代表的配套设施已跟不上宁波绿色石化产业发展需求,尤其是宁波石化区部分企业对丁二烯、碳五等高端品种化工品的仓储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亟待全面改造提升配套设施。
2024年9月,宁波市中浦石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宁波镇海港埠有限公司、广东宏川智慧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和荷兰皇家孚宝集团4家股东强强联合,投资设立了中宁宏宝仓储(宁波)有限公司。该公司将负责统筹镇海港区化工储罐整合提升工作,由此拉开了项目一期的序幕。
项目一期作为镇海港区化工区整合提升工作的重点项目,拟投资7亿元,推进12万平方米的镇海港区建设,计划于今年全面启动建设,全面重构镇海港区化工区的液体化工储罐布局和公共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投资方将重任交给我们,我们要确保项目顺利推进,让12万平方米的镇海港区化工区‘再焕青春’。”洪小伟说。
要改造,就要先整理镇海港区化工区复杂的设施和产业发展现状,相当于要在有底色的纸上,画出色调和画风都不一样的新图景。洪小伟认为,改造的难度更甚于“白手起家”。
经过充分勘探论证、吸取镇海港区此前改造该区域的经验后,该项目自去年9月启动谋划以来进展顺利,相继完成港区控制性规划调整、项目建设可研报告编制,启动土地收储和项目勘察等工作。中浦控股集团负责人陈利群说,如此迅速推进项目,离不开政企协同的“镇海速度”。
十多个政府部门组成工作专班推进项目,遇到困难随时组织召开区级部门协调会,有问题高效响应。去年年底,当镇海港区化工区内部道路化工新区北路的道路规划与区域布局冲突时,资规、交通、消防、农业等部门的专班成员顶着寒风和大雨赴现场开展联合勘察,
在一周内就制定解决方案并通过会议纪要方式明确,“看到他们随身携带图纸,风里来雨里去,就为了赶紧制定方案,我们的干劲也更足了。”陈利群至今印象深刻。
在各方高效配合下,项目不仅快速推进,还拥有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度”。当欧洲国家大力发展船运绿色燃料——绿色甲醇的储运时,项目也前瞻布局,在船运燃料变革浪潮中抢占先机。“该项目将创新探索绿色甲醇的贸易和仓储功能开发,为镇海港和石化产业转型发展谋划新赛道。项目也在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在机器人应用上做了安排。”陈利群说,项目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产业配套的“基因再造”,引领液体化工仓储行业技术创新风潮。
“改造完成后,不仅能提升仓储能力、完善多式联运、提升经济效益,全方位提升镇海港区储罐区域本质安全,还能以绿色石化产业配套设施焕新,聚焦长三角液体化工产业协同、一体化码头建设等核心要素,共筑集环保、绿碳、技术、能源于一体的现代化化工物流枢纽中心,全面助力‘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世界一流园区建设。”陈利群说。这个承载着两代人记忆的“老港区”,正以提升液体化工港运服务质量、提升绿色石化产业配套服务能力为目标,焕发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