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创新持续升级 填补全球技术空白 宁波巨化“智”胜未来
四月,镇海沐浴在和煦的暖阳中,宁波石化开发区内,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项目正稳步推进,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园区企业宁波巨化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巨化)主导建设的PDO/PTT一体化项目,已经进入了收尾阶段,预计上半年就能揭开“面纱”。它的“真容”,是该领域的全球单体最大项目,是浙江省“千项万亿”工程,是打破国外长期技术垄断的先锋与标杆。
PTT也被称为“聚酯之王”,拥有卓越的物理、化学性能,可应用于新纤维的制造和纺织制品的开发,PDO则是生产PTT的重要化工原料。宁波巨化正在做的,是对生产PTT的工艺进行迭代升级。“目前生物法工艺是国际主流,但技术难度与经济效益不匹配。我们的PDO/PTT一体化项目,可填补全球化学法工艺的技术空白,投产后预计新增年产值超过25亿元。”宁波巨化董事长、总经理周强计算着这笔“创新账”,信心十足、斗志昂扬。
这份信心,源自一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多相催化乙烯氢甲酰化工业应用装置。
这是宁波巨化耗时三年,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寰球上海公司共同研发、设计、建设,集近20项专利于一身的“宝藏”装置。在技术端,它解决了困扰行业七十余年的“单原子催化过程中贵金属和配体流失难题”;在产业化、商业化应用端,它能够安全、高效、快速地转移反应产生的大量“低品位余热”(即温度接近于水沸点的余热,较难转化为水蒸气并得到利用),不仅可以将余热转化为冷冻水、供装置自身使用,还能满足其他装置的需求,产生每吨约500元、一年合计2500万元的“降本效益”。
可以说,这是一场翻天覆地的“技术革新”,也是一次回报丰厚的“成果转化”。
早在2020年,宁波巨化就将该技术应用在正丙醇装置上,实现单原子催化剂的全球首次工业应用,也是烯烃多相催化氢甲酰化技术的全球首次工业应用。“一次性开车成功且首次开车就生产出了优等品,多年来的产品指标一直处于行业领先位置。”对此,宁波巨化副总经理黄波记忆犹新。
而后,技术不断升级、装置不断优化,2023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去年,“正丙醇节能降碳新工艺的集成技术与工程化”项目荣膺2023年度宁波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系该年唯一获奖的化工类项目。如今,它又为代表行业最高技术含量的PDO/PTT一体化项目,注入了澎湃的“新质动能”。
驱动宁波巨化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走好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之路的,不止实验室的智慧闪光,还有数字化改革的潮涌。
步入企业的生产园区,密布的大型设备之间,数字化的影响力无处不在。
数字工作台上,正丙醇生产装置通过数字孪生技术,被1:1“复刻”到了云端,工艺、管道、仪表数据可被随时查询,化工装置无死角“可视”;厂区半空中,形似摄像头的5G+智能防爆巡检机器人正在执行巡检任务,26个点位的画面实时传输,报警信息第一时间提示,风险隐患“无所遁形”。
特殊作业现场,还出现了佩戴着全球首套5G工业AR双目头环的工作人员,他们通过头环和后方实时交流,得到远程协助,提高巡检质量,确保作业安全……
得益于数字化改革的长期探索实践,宁波巨化入选了浙江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企业。得益于技术创新与智慧管理叠加交融,宁波巨化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创新发展蹄疾步稳,去年主要营业收入达29.91亿元、同比增长12%,已连续十年入选宁波市竞争力百强和制造百强企业。
在周强看来,这是企业的“个体成就”,也是全区乃至全市石化产业的“集体荣誉”。
早在2005年“安家”之时,宁波巨化就看中了宁波镇海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看中了宁波石化开发区完整、强壮的石化产业链。当前如火如荼建设的PDO/PTT一体化项目,更是做到了危化品物料100%园区内互供,且通过管廊进行运输。
无需跨越重重山河,无需危化品车辆往返奔波,企业生产效益得以提升,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也大幅降低。
事实上,园区内石化企业的“原料互供”“产业循环”,已经成为常态。
同为宁波巨化的“供货商”,镇洋发展所需的原料乙烯,就来自于镇海炼化和富德能源。此外,宁波石化开发区还于去年发布了首批重点企业原料和产品清单,陈列了涉及23家企业所需的200余种原料和产品,以此激活本地产业链“隔墙供应”优势,推动原料就地转化、产品就近消化。
在资源富集、沟通便利、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巨化”选择了这里、扎根在这里。当前,宁波石化开发区的产业规模已位居全国化工园区首位,规上工业企业超过110家,其中包括48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6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龙头”“冠军”“巨人”们的牵引带动下,上下游产业链循环互通、协同共进,这个体量巨大、在区域经济发展大盘中起到重要“压舱石”作用的“超级产业”,底盘愈发坚固,步伐始终稳健,前景更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