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智能升级 “因材施教”精准落地 镇海“数智融合”书写科技惠民新答卷
在医院看病时,有一位“AI助手”全程陪伴,它不仅能分析病情,还能预警潜在风险,提供治疗建议;在学校上课时,借助AI课堂观察系统,对个别指导教学进行诊断,老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因材施教。这些场景并非幻想,而是镇海区AI赋能民生的现实场景。
2025年以来,镇海以“数智融合”为主线,推动AI技术深入医疗健康、教育、文旅等民生领域,绘就了一幅科技赋能美好生活的创新画卷。
千年药方遇上现代算法,中医药研发跑出“加速度”
“以前研发一款中药新药需要十年,现在通过大模型辅助,几个月就能完成药效模拟,成本降低95%以上。”浙江九为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在九为健康与华为云联合打造的“中医药盘古大模型”实验室内,海量数据正通过AI算法“解码”千年药方。
该项目集成庞大的中医药高质量数据资源,从天然产物结构数据、蛋白结构数据到中医药书籍、经典名方、中成药配方,再到中医药研究文献、问诊数据,参数量高达380亿。不仅能精准模拟中药分子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还能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智能辅助诊断服务。通过该技术,中药新药研发周期缩短80%,研发成本降低95%,已为合作药企创造超1.2亿元经济效益。
AI技术正让中医药“飞入寻常百姓家”。基于大模型开发的“天麻党参饮”等药食同源产品,通过智能配比实现个性化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还可借助AI动态监测健康数据,及时获得预警与调理建议。九为健康正将这套“科技中医”体系延伸至药材种植、生产加工全链条,带动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升级。
AI成为教育“第三只眼”,让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在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人工智能正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
清川校区的一间教室内,语文课刚刚结束,王老师轻点屏幕,调出“润度有思”AI智慧教研系统。这节课的课堂报告已自动生成:高频词汇统计显示“比喻”一词出现15次,S-T图曲线偏向学生一侧,说明课堂互动充分;学生状态雷达图中,一名男生“分神”指标偏高,王老师决定课后找他谈心。
“过去备课靠‘单打独斗’,现在教研组在线协同,系统还能推荐优质教案。”王老师感慨地说。这套系统通过智能分析课堂数据,帮助教师精准定位教学短板。例如,AI将教师提问分为七类,若“记忆型”问题占比过高,系统会提示“需增加创新型提问”;学生状态每2秒扫描一次,实时反馈参与度。两校区教师还可扫码评课,跨时空研讨教学案例。
“人工智能正与教育产生越来越多的碰撞,也为教学开辟了新路径。”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校长潘佳艳表示,系统上线后,教师备课效率提升30%,学生课堂专注度提高20%,学校还入选浙江省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试点校。AI不是替代教师,而是让教育更温暖、更高效。
从“望闻问切”的智能升级,到“因材施教”的精准落地,我区用“数智融合”的民生实践证明:人工智能的终极价值,不在于技术的炫酷,而在于让每个普通人触摸到更温暖的民生温度。在这片创新的热土上,一幅科技与人本共鸣的智慧城市画卷,正浸润着民生改善的饱满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