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扛鼎”之力 育时代“新材” 镇海“科技含量”再升级

发布日期:2025-03-18 08:51 来源:今日镇海
字号:
分享:

近日的北京,传出了来自镇海的高能级科创平台负责人的声音——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所长王立平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中行权履职、提交建议:“支持宁波开展相关布局,将重点专利密集型产品和技术攻关项目列入‘部市联动’项目,给予专项支持。”

恰逢植树节,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彭佳学也带队来到镇海,与专家人才代表一起开展植树活动,讨论“育材”技巧、共商“育才”大计。专家人才代表之中,有的来自于以甬江实验室为代表的在镇科技创新平台,有的来自于具备一定知名度与影响力的在镇学校。“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品为导向的创新联合体,积极推动企业和高校间的产学研高效联动,一致同功为大局全局作出更大贡献。”植树现场,彭佳学殷殷寄语。

前些日子,区委书记林斌同样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工作,组织开展了一线调研,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并表达希望:“科研平台和企业要坚定信心、提振状态,抢抓机遇、明确方向,创新管理模式,推动产学研协同,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抢占新赛道塑造新动能。”

从人大代表在全国两会提交的意见建议,到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相关活动,万物生发的春日里,镇海时时处处彰显着发展的“科技含量”。

从中,我们能捕捉到多个关键词:“抢抓机遇”“明确方向”“协同联动”。这也是镇海长久以来实干争先、大抓落实,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所在。

抢抓机遇、明确方向,即为找对科技创新的赛道,塑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竞争优势。

拥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浙江省科技小巨人企业等“头衔”的宁波招宝磁业股份有限公司,就奋力走在行业发展的最前沿。据了解,企业生产的耐260℃超高温磁性材料,其综合磁性能指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在这片磁性材料产业链强健、上下游企业云集的土地,招宝磁业找对了创新方向,也换得了实打实的发展成绩。“自2025年1月以来,我们迎来新一轮生产高峰,订单量持续攀升,生产线也满负荷运转。”企业副总经理刘少艮表示,2025年一季度,招宝磁业产值预计可达1.7亿元,全年计划实现产值增长5%。

同在镇海扎根发展、主打产品均相对贴近人民生活的耀升工具和科曼电子,则不约而同地将重心放在“数字化、智能化”上。前者对自主研发的畅销品20伏无刷充电枪钻进行迭代升级,借力陀螺仪芯片设置安全防护功能,可以在枪钻加速转动时自动停止运行,防止使用者手部扭伤。后者更是投资1.3亿元建设了年产200万套物联网数字模组与智能开关项目,2025年一季度就能开启生产、上半年有望全面投用,助力企业在“转型为物联网相关解决方案提供者”的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进。

得益于全区创新型企业的共同努力,去年,全区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1家、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7家,全区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592家,14家单位研发项目入选市“科创甬江2035”关键技术突破项目立项名单,省“科技创新鼎”首度花落镇海。

协同联动,即为打破政府部门、高校院所、创新型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共同解决问题、服务大局全局。

这方面,镇海的资源禀赋得天独厚。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甬江实验室、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等平台均落户镇海,“高端智慧”高度集聚、充分涌流。市科技局日前公布的2025年度A类重点实验室认定名单中,镇海区的重点实验室多达5家。目前,全区累计获批市级A类重点实验室12家,占全市获评总数的六分之一。

甬江实验室已成为一片孵化优质企业的沃土。其无机氧化硅可控制备中心孵化的初创型科技企业宁波积硅电子材料有限公司,专注开展基于芯片制造中化学机械抛光过程的关键纳米氧化硅抛光磨料的研发、生产和应用,已率先在国内完成年产千吨级的关键磨料的量产示范。江丰电子、珠海基石、华海清科、万华化学、上海集成电路产业院等国内龙头企业,都成为了它的合作伙伴。

2025年2月底召开的“科技金桥”系列活动之“院所开放日——镇海区企业走进甬江实验室”活动上,甬江实验室还向更多镇海企业敞开了怀抱,探讨解决企业技术研发过程中的疑点难点。“尖端仪器在共享平台中触手可及,这是以往想也不敢想的!”参与活动的企业负责人如是感叹。

科创平台的建设发展,还在持续为镇海的传统优势产业——石化产业赋能。

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已经在高端合成新材料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多项产品做到性能全球领先或填补国内技术空白。被认定为市级A类重点实验室的宁波市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则聚焦聚乙烯树脂分子结构设计,助力镇海炼化创新推出滚塑级聚乙烯树脂产品,目前已成功替代进口,年产能达8万吨,国内市场份额达25%。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