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物业转型“智慧物业” 无人机巡检高效赋能公园管理
清晨,西大河公园的薄雾还未散尽,公园巡查无人机已沿着指定航线完成第一轮巡查,准备回仓。机身搭载的红外热成像仪突然报警,控制中心立即调取实时画面,发现竟是两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鹭。“这块区域过去因视野盲区常被忽视,现在无人机能捕捉到0.5平方米的生物活动。”正在值班的物业经理轻触屏幕记录下这个情况。
前不久,甬镇三十七度(宁波)城市运营服务有限公司正式启动镇海区西大河公园物业管理工作,首次将无人机技术融入常态化巡检体系,通过卫生动态管控、踩踏行为抓拍、无人机喊话、文明宣传及隐患排查等,实现公园管理效率与服务品质的双重提升。这一举措不仅标志着传统物业向“智慧物业”的转型,更成为低空经济赋能城市精细化治理的鲜活案例。
传统人工巡检受限于视野盲区与效率瓶颈,而搭载高清摄像头、红外热成像及实时传输功能的无人机,可对公园全域实施全天候、无死角巡查,尤其擅长覆盖高空设施、茂密植被及水域等人工难以触及的区域。“通过预设航线自动飞行,无人机每小时可完成约10平方公里的巡检任务,相较传统模式效率提升近80%。”甬镇三十七度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无人机巡检过程中,还能将实时采集的高清影像和数据通过云端平台进行智能分析,生成巡检报告。工作人员只要通过移动终端就可以随时查看巡检结果,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实现巡检工作的闭环管理。
晚风掠过西大河,泛起粼粼波光,无人机仍在不知疲倦地编织着智慧网络。从捕捉第一片违规丢弃的纸屑,到守护沉睡百年的银杏;从预警突发的火情隐患,到记录四季轮回的草木枯荣——这些钢铁之翼正以0.1秒的响应速度和0.01度的测温精度,重新定义着城市与自然的相处方式。
西大河公园的实践仅是起点。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与技术迭代加速,无人机在物业管理中的应用场景将持续拓展,从绿化健康监测、古树名木保护到大型活动安防,低空经济将推动城市服务向更智能、更低碳的方向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