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创新催生“智造”新动能 人工智能赋能镇企新生态
“市拉拉”物流平台正实时追踪着一批从镇海发往山东的大件设备运输轨迹;一家制造业企业的车间主任直接用手机登录系统发布每日生产任务,各小组产线根据终端面板即可进行作业;在书写芯忆科技的实验室里,搭载情绪识别算法的“AI情绪盲盒”正为教育和医疗场景注入新活力……3月初始,这些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场景,正在重塑镇海企业的产业基因,让昔日的“车间流水线”蜕变为“数字生产线”,成为镇海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生动注脚。
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转化为产业升级的“催化剂”——镇海选择以“场景创新”破题。
前不久,在镇海区工商联(总商会)十届六次执委会暨“新动能高质量·2025企业家话发展”活动上,一块镌刻着“人工智能(宁波)场景创新专委会”的金色牌匾正式揭牌,宣告宁波首个聚焦人工智能下游应用场景的协同平台落地。“专委会的成立,正是要破解‘技术落地难、场景对接难、资源整合难’三大瓶颈,标志着镇海区在抢占人工智能产业赛道、培育新质生产力领域再添重要引擎。”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工商联党组书记邹雪峰表示。目前该专委会已整合16家上下游企业和科研机构,涵盖电子科技、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初步形成从算法优化、场景验证到规模化推广的完整链条。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物链数字科技(宁波)有限公司的“市拉拉”物流平台得到印证。“现在有一单从镇海到山东枣庄的订单,需要在19点前完成装货,货物为大件设备,需要一装一卸货。”在物链数字的“市拉拉”平台上,一单从镇海到山东枣庄的大件设备运输订单正被智能调度:AI算法基于货物体积、道路限高、司机信用评分等数据,短时间内就能匹配到最优承运方案;区块链技术则全程记录电子合同、货物轨迹等,实现了物流全流程透明化管理。
“我们是目前宁波唯一将区块链技术融入物流管理体系的企业。平台整合海量货源信息, 提供精准匹配服务,帮助货车司机快速找到合适的货物运输任务,解决了司机找货难、空驶率高的问题,从而提高运营效率和收入水平,同时也为企业客户实现了降本增效。”公司负责人谢建宏透露。这一系统使司机找货时间缩短近一倍,企业运输成本也随之下降,成为镇海“AI+物流”的标杆场景。
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浙江宇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凭借前沿技术与创新思维,为传统工厂注入强劲的“智慧基因”。公司推出的一系列产品,正重塑着制造业的生产管理格局。生产排程系统是宇丰信息的核心产品之一,全面覆盖任务分配、生产调度、进度跟踪等关键模块。系统运用先进的AI算法,对生产数据进行实时且深度地分析,实现智能排程。
宇丰信息负责人钟钊瑜表示:“过去人工排程,计划精准度低,设备利用率仅达90%,常因任务分配不合理致生产延误。如今引入智能排程系统,依托先进算法与实时数据交互,精准规划生产任务,设备利用率飙升至95%以上,生产效率大幅提升20%。目前企业也在探索DeepSeek等大模型技术在制造企业的应用。”对于中小制造企业而言,这将构建起一条低成本、高效能的智能化升级通道,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凭借智能化优势抢占先机,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的渗透还从生产端向全产业链延伸。在宁波书写芯忆科技有限公司,科研团队正调试新一代“AI情绪盲盒”。这款搭载情绪识别算法与大模型应用的设备,能通过面部血涌和肌肉运动识别使用者当下的情绪状态,并给出如何提升身心健康的意见和建议,比如有“火气”的人会给他推送让他释放压力的小任务,内向的人给他发送能让他更加开朗的小任务,去年这款产品刚刚被评为宁波市首版次产品。公司创始人张叶表示:“我们一直专注于AI视觉识别与大模型应用这一核心技术领域,目前是可以做情绪的测量,后续我们还将引入面诊及中医大模型做治疗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利用人工智能帮助更多的人提升身心健康。”这种跨行业技术复用,凸显了AI技术的通用性与延展性。
镇海的实践表明,人工智能与传统企业的融合绝非简单叠加。区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表示,镇海正以场景创新为支点,撬动人工智能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这场关于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实践,不仅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更为中国人工智能的产业化应用贡献了宝贵的“镇海经验”,推动镇海从“制造强区”向“智造强区”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