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镇海 / 专题专栏 / 当前专题 / 2025年春节 / 活动资讯
“95后”小伙把一年的感激融进年夜饭,村里老人都来了
字号:

1月24日中午,骆驼街道清水湖村德善老年食堂忙碌得有些不同寻常,往日忙着张罗的银龄志愿者们没了踪影,小院被年轻人与孩子的笑声填满。

这边擦桌子、铺桌布,那边洗菜、切配,后厨传来大勺与锅具的碰撞声……伴随着门外“老宝贝”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一切都在预示着,这顿专属于清水湖村老年人的年夜饭,很快就要开始了。

41.jpg

食堂里一派忙碌景象

“95后”小伙,就爱和老年人打交道

今年是“95后”小伙华家宁为村里老年人准备年夜饭的第三年。

青年农创客、咖啡店主理人、爱心人士······华家宁身上有着许多标签。可在村里老人们心中,华家宁永远是那个小时候跑来自己家蹭饭的“小歪”。

“我是在村里长大的,这些长辈都是看着我长大的。”华家宁告诉记者,小时候父母忙于生意,他常常是跑各家蹭吃蹭喝,成长之路中充满村里老人的关爱。

42.jpg

缪曼洁(右)华家宁(左)母子

曾经蹭饭的小伙长大了,曾经做饭的长辈逐渐年老,华家宁察觉到村里老人普遍存在着“买菜难、做饭难、吃饭难”的问题,而老年助餐食堂基本都开在城区,对村里的老年人来说非常不方便。“村里急需一家老年食堂!”华家宁兴致十足、充满干劲。

2021年9月,全市首家纯公益老年助餐食堂在清水湖村开业了。食堂成立后,运营模式采用“公共厨房+自助+互助+他助”的方式,全年无休为村里老人提供公益午餐。

“我们从厨师到工作人员都是周边的村民志愿者,平均年龄都七十多岁了,大家都是自愿过来帮忙的。”华家宁的母亲缪曼洁,也是食堂的大主管,“食堂能顺利运行,离不开他们的帮助。”

目前,德善老年食堂已有160多位老人固定就餐,助餐、送餐服务延伸到周边4个行政村(社),累计送出爱心餐10万余份。

临近春节,母子俩准备把一年的幸福与感谢融进饭菜,邀老人们共享。

客人抢着当服务员,还带着一家人来

华家宁原本的计划,是让平日忙碌的志愿者当一回就餐的客人,享受一下年轻人的服务。没想到77岁的张立珍带头坐不住了,眼瞅快到饭点了,拉着83岁的志愿者林桂香搀扶92岁的张静菊来食堂用餐。

“闲不下来的积极分子”是儿媳戴幼珍对张立珍的评价。今天的年夜饭,张立珍喊上了儿子一家三口提前来食堂打下手,儿子陈文辉搬桌椅,儿媳为老人们上菜,就连孙女陈玥安也没有闲着,准备了舞蹈跳给爷爷奶奶们看。

43.jpg

张立珍(中)

一起出动前来帮忙的家庭不在少数。11岁的龚橴颖是食堂的小小“编外人员”,从8岁起,她就跟着奶奶沈济芬在食堂“打工”了,每到寒暑假期间,食堂总被小朋友们“叽叽喳喳”的声音充斥着。

志愿者曾秋芬是江西人,她今天分配到的任务是洗菜、切配和包饺子,另一边,曾秋芬10岁的女儿彭雅琦也没有闲着,她将一张张刚写完的对联放到栏杆上晾干,再妥帖收纳至红布袋里,送给每一位吃年夜饭的老人。

这无疑是一顿有点“混乱”的年夜饭,上一秒还在上菜的阿姐,下一秒就加入了舞蹈团给老人们表演节目;不干点活总是不得劲的银龄志愿者们迟迟不肯落座,抢着当服务员······年夜饭上的故事总是很长,因为它积攒了一年的期待的,也凝聚着“家人”的偏爱。

年味最终的方向,总在餐桌上

中午11点,年夜饭准时开席。

“新年快乐!”五桌人共同举杯,庆祝新年,席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讲着家长里短。

五谷豆浆、荠菜春卷、素三鲜、酒酿园子……共计8道凉菜、14道热菜、3道点心。考虑到村里老人的饮食需求和习惯,菜品多是以清淡的素食与汤羹为主。

这些蔬菜大多来自华家宁自己的农场,村民们听说要准备年夜饭,也纷纷送来了其他食材,华家宁对此不意外,因为从小,他就是在这样充满关爱的环境下长大的。

92岁的张静菊是本次年夜饭年纪最大的老人,由于腿脚不便,以往的餐食均由食堂的银龄志愿者送餐上门,“好啊好啊,真高兴!”张静菊反复念叨着与老友相见的喜悦,今天的饭菜也很合老人家胃口,菌菇汤和五谷豆浆很适合牙口不好的她。

44.jpg

老人们享用年夜饭

“欢迎回家吃饭。”每天饭点,缪曼洁都会站在小院门口,一遍一遍地招呼着前来用餐的老人们。

在缪曼洁眼里,来敬老家园用餐的每一位老人,都是她的“老宝贝”:“我们食堂,就像一个大家庭,这个家庭里有老人、有中年人,有小朋友,只要是来过的人,都是我们的家人。”

于是,越来越多不同的人聚集在敬老家园,许多时候,人们来这不只是为了吃饭,更是为了相聚与陪伴。

“我要把年夜饭继续办下去,让这份餐桌上的温情永存。”华家宁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