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见繁星。根据2024年交通运输部数据,在广袤的祖国大地,超过3800万名货车司机,承担着全社会70%以上的货运量。
从北到南,从西到东,货车司机运输的物资关系衣食住行、关乎国计民生,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重要贡献。
她在,家就在
1月21日下午1时许,正准备出车的浙江镇石物流有限公司危运驾驶员徐光,收到了春节排班表。意料之中,春节期间他将继续行驶在路上。来不及过多思考,徐光拉上妻子周安玲,进行出发前的最后检查。这趟运输的目的地,是在离两人老家不远的江苏省张家港市。
妻子周安玲是跟车的押运员,也是徐光的好拍档,他们将共同完成危化品运输任务
危化品运输不同于普通货物运输,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从事危化品运输的驾驶人,不是普通的货车司机,他们需要经过交通运输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从业资格证,更需要将细致和谨慎时时刻刻铭记于心。
16年与货车一同工作的日子,徐光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春节是在驾驶室里度过的了。“对我而言,货车的意义已经和家人一样重要。”徐光感慨道,“还好,妻子在我身边,家就在我身边。”
同一时刻,浙江天晴物流有限公司的危运驾驶员何学海将车缓缓驶入镇海区危化品停车场。在危运司机之家,他的妻子吴丽丽忙着将这两天来换下的脏衣服扔进洗衣机,随后拿起手机,与远在老家的儿子进行视频通话。
何学海和吴丽丽在司机之家休息
与徐光夫妇相比,何学海夫妇稍显幸运,因为他们即将踏上返乡的旅程。吴丽丽讲着一口湖南“塑料”普通话,难掩激动心情:“要回老家恰米粉,我馋这一口好久了!”
奔波在外,何学海最放心不下的,是远在老家的儿子:“小家伙才八岁,正是顽皮的年纪。”当夜深人静、难以入眠时,两口子便拿出手机,翻看儿子的视频和照片,这已经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睡前仪式。
“儿子一直向往着宁波的大海,明年我们一定会实现他的这个愿望。”吴丽丽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塑料袋,轻轻翻转,一片片贝壳在手心里闪着光亮。这是上个月夫妻俩从海边捡回来的,吴丽丽一直妥善保管着,准备送给儿子。
像周安玲、吴丽丽这样的押运员,也被称为“卡嫂”。这是中国货运行业特有的称呼,她们将那不到6平方米的驾驶室,改造成了一个充满烟火气的小家。
让司机“温暖到家”
以车为家,以路为伴,风里来雨里去……长途运输线上,危运司机是繁忙的赶路人,普遍面临着工作强度大、环境条件艰苦等困扰。衣服一穿就是好几天、泡面干粮果腹是常有的事。
1月22日,经过300余公里的跋涉,徐光和周安玲从张家港回到镇海,两人兴奋地商量起当天的晚餐:“一个红烧肉,再热几个大馒头……”
不在家也能吃上一口现做的热乎饭菜,这要归功于位于镇海区危化品停车场的危运司机之家。每次出远门前,周安玲和吴丽丽都会提前在这里热好饭菜,装进保温盒里,再打开时,饭菜还是热腾腾的。司机之家里24小时供应的热水也足够让他们舒舒服服地洗个澡。
这“回家一样”的服务颇有来历。为了让货车司机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参与基层治理、共享发展成果,区交通运输行业党委坚持从司机的需求出发,为长途货运行业量身打造了危运司机之家这一多功能服务区。
图为危运司机之家一隅
危运司机之家内设有小客厅、淋浴间和洗衣房,并配备了沙发、茶几、洗衣机、饮水机、储物柜、维修工具、应急药箱、无线网络等设备。这里具备了为货车司机提供免费周到服务的能力。
“以前,在长途路上奔波时,停车、吃饭、睡觉、洗澡这些事都比较将就。现在有一个像家一样的地方可以歇脚,感觉很温暖。”何学海感慨地说。
图为在危运司机之家开展安全课堂
繁忙的镇海区危化品停车场里,一辆辆大货车往来穿梭,这是一个个家的故事,“打算约上今年不回家的司机朋友在司机之家凑上一桌吃吃火锅,聊聊天。”徐光的眼里满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