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播放视频
“三角地电瓶车充电棚附近需要设置两处‘路障’,避免过往车辆误伤到居民。”“后弄区域需要修剪一下临街树木,部分居民反映树枝过高影响光线。”1月7日,完成日常走访后,沈东红揣着自己的“随手记”回到了办公室。虽然调入后大街社区不到一年,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常走动”的工作技巧,让她对社区的情况了如指掌,推动着一件件“关键小事”落到实处。
在刘家弄小区附近,刚落成的居家养老服务站便是沈东红在后大街社区办成的第一件“小事”。
“虽然我们这儿交通、购物都很便利,但没有居民活动场所。”“我们小区的居民常常要去别处‘蹭’活动室。”2024年5月,沈东红在走访中了解到刘家弄小区居民的这一需求。经过实地调研,她锁定了后大街638弄的两处闲置空间。经过多方协调,改造工程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2024年8月,这两处闲置空间变身居民自治互助站、居家养老服务站,重新出现在居民眼前。
扎根群众、服务群众,这是沈东红作为社区书记的工作日常,也让她在作为人大代表履职时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港务新村的大变样,就是她履职的一个缩影。
改造前,港务新村小区内的6处公共大车棚电线乱搭、收费欠合理、环境卫生差、有效利用率低,存在安全隐患。时任海港社区党委书记的沈东红注意到这些问题,非常担忧。于是,她积极发挥人大代表的纽带作用,凝聚群众,激发群众自治热情。
开展环境整治和结构修缮是沈东红主导改造的第一步。经过前期走访、调研,她将收集到的痛点、难点化为工作的要点:重新刷墙、清理僵尸车、清除飞线、制定卫生管理明细并邀请群众参与车棚监督管理。
完成改造的公共大车棚干净明亮,与之前相比焕然一新,还与时俱进地增添了新能源电车充电桩。“现在大家都爱来这儿充电,放心又便捷。”如今,居民张小军与其他居民轮流管理着6处电瓶车棚,她说居民自治让这儿变得越来越好。
“我在空闲时,也在学习法律相关知识,希望不断充实自己,能为群众更好地办实事。”走到哪、聊到哪、干到哪,沈东红始终将群众的“关键小事”作为履职的“头等大事”,她一直行走在履职为民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