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90后”簪娘学非遗缠花 感受穿越千年的指尖浪漫
图为乐巧琼指导学员制作郁金香缠花作品。
7月5日晚,招宝山街道顺隆社区镇红邻里中心的青年夜校授课现场座无虚席,12位青年朋友在“90后”簪娘、镇海缠花区级非遗传承人乐巧琼的指导下,制作郁金香缠花作品,感受传统手工技艺的魅力。
乐巧琼是土生土长的宁波人,从小喜爱美术和女红。大学期间一个偶然的机会,乐巧琼在接触汉服文化时注意到发髻上的簪花,多样的形态和独特的色彩搭配令她着迷,而缠花是簪花的其中一种工艺。
“我在网上查阅缠花工艺要点,购买材料,跟着网上‘大神’级的簪娘自学摸索。”乐巧琼回忆,当第一支缠花发簪做出来后,她仿佛从丝线中窥见了中华文明之光,感悟到非遗的魅力,从此就深深爱上了缠花工艺。
缠花工艺源于明代、盛于清代,运用铜丝、刺绣,采取纯手工的绕、结相结合的制作方法,生动还原鸟、兽、虫、鱼、花等物的雕塑立体感,对制作者的艺术修养和精细化动手能力有较高要求。
“缠花制作起来比较繁琐耗时,需要把一根细丝线不停地围着卡纸绕圈,才能做成一片花瓣。手心一样大的玉兰花,我一般‘见缝插针’制作要花三四天。”乐巧琼拿起手边的缠花团扇作品介绍说。
传承,不仅仅是技艺的传递,更是文化的延续。深入接触缠花工艺3年来,乐巧琼共制作百余件造型各异的缠花作品,涵盖中国传统节日、花卉、宋韵等国风主题,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上吸引了众多粉丝,原创帖浏览量累计达20余万次。“未来期待有更多爱好创作的朋友加入新生代缠花队伍。”乐巧琼说。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