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勇村:逸夫文化滋养下的乡村新貌

发布日期:2024-07-30 08:52 来源:今日镇海
字号:
分享:

图为邵才元展示“守护有功”水晶杯。

麂皮有些起球、鞋底微微磨损……这是一双邵逸夫曾穿过的黑色休闲鞋。如今,它静静地陈列在宁波帮博物馆中,述说着邵逸夫踏上梦中故土,倾情回报乡梓之情的故事。

时光回溯至1987年4月,春光明媚,万里无云,邵逸夫第一次踏上了“回家”的路。当邵逸夫从庄桥机场乘车缓缓地驶抵镇海勤勇村时,做出了一个令人动容的决定——他坚持下车,选择步行前往故居。

“我要感受下家乡的土地。”邵逸夫说。

时至今日,在勤勇村,邵逸夫的足迹依旧清晰可寻。

步履间,温暖乡梓文化魂

每周五早上,勤勇村老年大学班委陈凤珍按时抵达逸夫文化礼堂,先是打扫教室,确保环境整洁,随后忙碌于学员的签到工作。整个过程井然有序,陈阿姨也乐在其中。“每周都有专业的老师来给大伙儿上课,课程内容实用又有趣,村里老人现在生活可充实了。”陈阿姨的话语中满是感激。

“我们特别注重老年人的需求,希望他们在这里能找到快乐,安享晚年。”据勤勇村党委书记罗庆华介绍,从老年大学到文艺演出,从体育运动到传统节日庆典,逸夫文化礼堂的活动丰富多彩,是村民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

逸夫文化礼堂原为邵氏康乐园,由邵逸夫先生捐资200万港币于1989年建成,让村民特别是老年人有一个舒适的休闲场所。2014年,邵逸夫先生走完百年人生,在香港离世,为纪念和宣扬其慈善精神及回馈桑梓的“宁波帮”情怀,勤勇村将由邵氏康乐园改建的文化礼堂命名为逸夫文化礼堂。同年,勤勇村在这里举行了首届逸夫文化周。这场文化盛宴依托文化礼堂,集合合唱团、逸夫艺术团等多支队伍,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既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又具有时代气息,如今已成功举办八届。“每年文化周都有我们老年大学学员的身影。”陈阿姨言语中难掩自豪,“希望我们村的逸夫文化周能被更多人知道。”

寻根脉,故人旧居话桑田

邵逸夫先生的故居,位于勤勇村的老邵自然村,地处勤勇村西北角,藏身于现代化的新农村之中,看起来古典而朴素。

“叔公每次回来都很低调,但他对村里的每一点变化都很关心。”邵逸夫故居不远处就是邵逸夫侄孙邵才元的家。邵才元是故居曾经的守护者,他悉心照料邵逸夫故居已有30余年。在客厅一角可以看到一块写有“守护有功”的水晶碑,这是邵逸夫颁给他的奖杯。

邵逸夫来宁波探亲六次,邵才元每次都近身跟随。在老人家心目中,这位叔公没有一点大企业家和慈善家的架势,为人非常低调温和。

“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根在哪里。”这句话,邵逸夫先生常挂在嘴边,也深深烙印在邵才元及勤勇村每一位村民的心中。如今,邵才元已步入耄耋之年,他依然坚持着睦邻孝亲、热心公益的传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邵氏”家风的精髓。

“勤勇”之名取自“勤勉笃行,尚德勇为”。这两个字不仅是对村民勤勉奋斗、道德勇气的美好寄托,更是邵逸夫及无数“宁波帮”人士对家乡深情厚谊的生动写照。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邵逸夫的慈善精神如同种子般生根发芽,激励后人不断前行,共同书写勤勇村更加美好的未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