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信息 / 提案议案
对区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闭006号建议的答复
字号:
领衔人 ​严巧娜
建议内容

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全面提升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水平是对习近平同志有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指示精神的贯彻落实。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遗存保护、文化传承、旅游开发、特色经营,筑牢文物安全底线,有助于促进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稳定发展。

据了解,镇海区现存不可移动文物资源398处(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4处。此外,还有52项省市区级非遗名录项目,其中省级非遗名录3项、市级非遗名录10项,各级传承人共计60名,涵盖了传统舞蹈、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非遗门类。

近年来,镇海区不断夯实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基础,积极拓展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途径,持续推进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实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专业人才缺乏

专门从事文物古迹保护、历史文化挖掘研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文艺精品创作以及文化创意等方面的人才匮乏,有影响力的学者更少,除在文学创作上有本土作家吴鲁言、王珂玮外,大多依靠热心本地文史工作的爱好者,相关部门、协会人员构成以老同志居多,有专业人才缺口大、人员业务能力差异大等问题。与此同时,随着城市更新速度加快,许多历史建筑存在拆除、迁建问题,更需要专业人才提供遗址保护、文物保护等专业意见。

2.传统文化提炼不到位

当前,对镇海历史文化理解与解读提炼还不够精准、到位,现有IP形象打造还停留在浅层理解层面(如人面纹陶器耳形象),缺乏文化底蕴及故事性,还未形成有影响力、有辨别性,兼具文化属性的特色IP。另外,现有文化资源在体系化、产品化、产业化方面做得不够,成果转化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区域文化资源整合程度不高

镇海区现有农村文化礼堂34处,区级公共文化场馆3家,陈列馆、博物馆7处,另有特色街区、主题文化公园多处,整体文化资源丰富且组合状况好,但文化资源整合与旅游文化产业没有形成良性的互动,旅游知名度不足。例如,琵琶文化、传统非遗技艺、民俗故事等文化资源丰盈,却没有得到充分开发,文化资源利用不充分,形成不了稳定的经济效益。

为此,建议:

1.培育引进专业人才,加大文化挖掘、保护和利用

一是组建专家团队,尽快开展新一轮文化遗产资源普查行动,挖掘整理更新全区历史文化资源,摸清全区文物的数量、现状,有序推进文物保护单位、非遗项目推荐申报工作,持续做好文化遗存遗迹系统性保护。二是邀请一些创作水平高、文化积淀深厚的名家、大家进行文艺创作,丰富文化内涵。例如结合红色文化、甬城商帮文化等故事,进行资源挖掘和文艺创作,整理编排成系列话剧或舞台剧对外演出。三是引进专业人员,进一步加强各级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对区域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房屋建筑、古旧院落等进行合理保护和充分利用。

2.突出镇海文化特色,打造区域性文化IP

一是突出文化定位和品位,提炼特色要素、讲好文化故事。如,深挖鱼山乌龟山遗址文化价值,设计制作“镇海的微笑”系列文创IP,并广泛应用于旅游及城市发展中。二是将文创IP元素设计形成系列文创周边,如与网红品牌联名推出系列产品,设计制作动漫形象公仔、各种工艺品等多元衍生产品,将文化IP融入更多元素中,促进特色文化的价值转化。

3.不断提升项目驱动力,高质量谋划文旅重点工程

一是加强资源整合,谋划打造集文化、历史、创意、商业于一体,有城市特色的综合性文旅新场景。如,以鳌柱塔等区域标志性建筑为中心,整合周边旅游文化阵地资源,整体规划空间布局,推进“广场-街区-区域”点线面联动,不断丰富区域旅游业态。二是聚焦地域文化,盘活文旅资源,积极扶持培育青瓷、面塑等非遗文化产业,常态化开展非遗展示展演展览等活态传承活动,推动非遗“火起来”。同时倾力举办有特色、有品质、有内涵的文旅节会活动,拉长“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营造“一季一主题、月月有活动、次次有亮点”的消费氛围,吸引更多本地及周边城市游客及年轻消费群体,打造具有镇海特色的文旅IP和节庆品牌。

主办单位 区文广旅游体育局
答复意见

严巧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传统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建议》收悉,经我们研究,现答复如下:

传统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承载着一个地区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因此实现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延续一直以来都是我局的工作目标。近年来我们在文物的保护利用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方面都做出了一定的工作实绩,情况如下:

一、文物保护利用方面

1.完善文物定级保护。2023年镇海区12件(套)可移动文物被公布为第二批浙江省革命文物,其中文保所8件(套)、海防馆3件(套)、民政局1件套。朱枫故居提级为省保单位,梵文摩崖石刻、梓荫山摩崖石刻、邵逸夫旧居、阮氏宗祠被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我局也着力克服文保人员力量不足、考古前置工作量大面广的现实问题,积极协助做地主体和镇(街道)对出让地块需要进行考古调查、勘探的实施相关考古前置工作,确保考古前置率100%。

2.加大文保工作力度。今年是邓小平同志发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号召40周年,也是习近平同志关于“宁波帮”作出重要指示20周年,我局以此为契机,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为抓手,对全区包括宁波帮文物和文化遗产在内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更加细致准确的全面摸排和复核,根据主体价值、保护紧迫性等分级分类,逐年排定修缮保护计划,巩固文保成果。同时,根据《镇海区“宁波帮”文化遗产保护协作制度》,与区检察院、区建设交通局等相关单位合作开展“宁波帮”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完善文保联合工作机制。

3.抓好文保队伍建设。2023年对我区业余文保员增补达到75人,其中责任文保员8人,并对新调整的业余文保员进行了业务培训,确保每个文保单位(点)都有业余文保员和责任文保员负责,坚持实施报送文物安全巡查表星期制,每月对78处各级文保单位(点)进行全覆盖检查,并对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抽查,实时将文物安全状况录入宁波市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管理平台。另外,镇海博物馆正在抓紧筹建,结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我区也亟需壮大专家团队,扩大专业人才队伍,为此我局将积极向区委、区政府申请增加专业文保人才,更好的完成挖掘保护、开发利用镇海深厚历史人文古迹的历史使命。

4.做好文物宣传利用。修订《文物法规宣传手册》,设计制作《镇海的考古发现》流动图版,联合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开展国际博物馆日专题宣传活动,在文化广场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现场进行《镇海的考古发现》图版展、义务文物鉴赏、文物宣传资料发送,同时《镇海的考古发现》流动图版展进各镇、街道,极大地提高了市民探索镇海历史人文考古发现的兴趣。

二、非遗传承保护方面

1.加强非遗传承挖掘力度。积极挖掘文种传说、孔氏膏药疗法、锡器制作技艺等21个各具特色的非遗项目,成为镇海区第八批非遗名录项目;澥浦镇和招宝山街道通过省级和市级非遗主题小镇实地复核,全区11名市级非遗传承人全部通过市级评估;推荐15位非遗传承人成为镇海区驻村文化大使;推荐髹漆金缮、董生阳传统糕点制作技艺的传承基地成功入选浙江省第二批非遗工坊。推荐髹漆金缮非遗工坊作品“宋韵大漆茶具系列”荣获2023浙江“非遗茶生活”传统工艺联创大赛工艺原料联创类金奖,“宋韵山水提盒”获十五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银奖。

2.强化非遗传承培训工作。积极开展非遗课堂公益培训,做好“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非遗进农村文化礼堂”工作,2023年以来举办中国结、面塑、髹漆金缮、虎头鞋等非遗培训400多期,惠及群众12000余人次。尤其是去年7月,与镇海区行政服务中心联合开展端午节包粽子做香袋培训活动,有340人次分四批参加非遗体验培训活动。中国结、香袋、面塑、虎头鞋、剪纸、农民画等一大批优秀的非遗项目常年在宁波大学、仁爱中学、精英小学、蛟川幼儿园等大中小院校通过工作室、兴趣班、专题课等形式开展活动,让青少年深刻感受到了非遗的魅力。

3.拓宽非遗传承交流渠道。2023年6月9日-11日赴江北慈城张尚书房参加宁波市阿拉非遗汇非遗活动,髹漆金缮、酒酿圆子制作技艺两家工坊企业参展,招宝山街道授牌第三批宁波市市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郑氏十七房景区授牌宁波市非遗景区。6月18日与台办联合举办“浙台民间文艺交流活动”,镇海、高雄、南投三地在宁波植物园进行项目交流,组织10个非遗项目参加现场展示。7月,组织全区非遗美食项目召开非遗美食合作交流沟通会,为非遗美食企业的合作牵线搭桥,吸引了三关六码头公司与启盛食品当场达成合作意向,目前已实际投产1000万元兴建了一条生产线,专门生产非遗美食产品投放市场。另外还联系非遗工坊企业申请为云闪付商户参加镇海区文旅消费券活动,一共有17家非遗工坊企业及其门店参加。

4.落实镇海区非遗馆建设开馆工作。自从2022年确定镇海区非遗馆选址于4A级景区郑氏十七房景区内女祠区域以来,多次讨论非遗馆设计方案和展陈大纲、确定用材,同时积极联系多个非遗传承基地和传承人进行实地走访,征集展品、拍摄视频。去年11月26日,镇海区非遗馆一期工程已经通过验收建成开馆,并举行规模盛大的开馆系列活动,涵盖民间艺术交流演出、开馆仪式、传统武术文化交流研讨会、非遗大集市、非遗摄影图片展、线上有奖问答等多项子活动。

三、今后工作的方向与重点

针对您提出的建议,我们将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确保在文物的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方面取得更多实效。具体工作方向如下:

(1)积极与专业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定期举办文化遗产保护培训班,提升现有人员的专业素养。

(2)深入挖掘镇海的历史文化元素,如镇海口海防历史、宁波帮文化等,形成具有镇海特色的文化IP品牌,呼吁社会各界的设计力量,对镇海特色文化IP进行创意包装,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如纪念品、艺术品等。

(3)积极策划实施一批具有镇海地方特色的文旅项目,如建设文化遗产主题公园、区非遗馆二期项目等,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将文化遗产与旅游资源有机结合,吸引更多外地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我们坚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区的传统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再次感谢代表们的关注与支持,我们将继续努力,为传承和弘扬镇海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宁波市镇海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4年7月19日

答复时间 2024-07-19

分享: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