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让参保人员真正享受到数字化改革红利”“数字赋能医保增值服务,让服务与群众‘零距离’”……近日,新华社、浙江日报等中央、省市各级媒体聚焦我区医保工作,对我区医保局首创推出的集成式宣办一体模式“医保工具箱”进行连续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医保,作为民生保障的重要一环,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了更好地宣传医保政策,区医保局打造创新性的“医保工具箱”模式,轻松实现“扫码学政策、一键能办事”,让老百姓办事更加方便的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基层工作人员的负担。
一大早,市民徐女士来到区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总院就诊,因为父亲前段时间刚在上海做完手术,所以她想顺便咨询一下异地就医的相关医保政策,导医推荐她扫码观看了“医保工具箱”上的微视频,如何使用家庭共济账户、异地就医如何报销等知识点一目了然,徐女士也对这样的服务新模式给予了肯定。
徐燕是人民医院的一名导诊护士,每天需要解答市民的各种问题,有时忙到水都来不及喝。“医保工具箱”上线后,市民咨询得比较多的一些医保政策问题,都能够通过简单易懂的小短片予以解答。
“病人可以自己先扫码了解,如果他看了之后还有不懂的,我们再进行讲解,或者引导到医保专窗咨询。”只要扫码就能了解到最新的医保政策,这种场景式的推送帮徐燕分担了不少工作量。
除了帮助市民了解政策外,“医保工具箱”还能提供线上办理医疗费用报销等服务,市民在观看视频时如需办理相关业务,只需点击界面即可直接进入医保办事模块,大大提高了群众医保办事的便捷度。对此,骆驼街道盛家社区的工作人员姚思嘉深有感触:“像亲情账户和共济账户的办理,以前只有专门办理医保的社工才知道,现在我们扫码学习之后,也可以帮助居民办理了。”
据了解,为加大“医保工具箱”推广力度,医保部门在全区473家机构、697个点位完成布置,包括所有医保定点医院及药店、医保办事窗口、医银合作网点等7大医保关联场景,均在显眼位置设置了“医保工具箱”二维码。医院预约挂号短信、住院预约申请单、微信公众号等也加载了“医保工具箱”链接或二维码,达到了“进门即见”“随处可扫”的效果。
“我们通过梳理群众高频提出的问题,整理制作了三十多个90秒以内的小视频,通过对话式介绍解答医保知识。”区医疗保障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张瑶说,“医保工具箱”上线半年,全区医保窗口月均电话咨询量下降近四成,有近3万名用户使用体验,点击量突破12万。
“医保工具箱”通过便捷易懂的功能集成、全域覆盖的点位设计,让群众更便捷地了解医保政策、更安心地享受医保待遇,也为基层减轻了负担。“接下来,我们还将添加更多功能,让群众获得更全面的医疗保障。”张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