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24年镇海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工程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专班成员单位:
为深入贯彻《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22〕33号)、《宁波市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甬文旅融办(2023)1号),根据《镇海区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镇文旅融合〔2023〕2号)精神,2024年全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工程工作要点如下:
一、聚焦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政策整合提升
1.提升政策扶持精准性。根据省、市、区对文旅领域产业发展的新要求和文旅领域产业发展自身特点,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行,支出与收益平衡、存量与增量平衡、文旅领域政策与其他服务业政策平衡”的原则,对原政策进行全面梳理修订,主要修订方向为:突出扶持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大力促进文旅体产业品质提升、支持发展文旅体新业态促进文旅体新消费。
2.提高政策资金执行质效。进一步细化政策宣传颗粒度,通过区级媒体平台、分发宣传折页、产业园区宣传活动、点对点政策宣讲等多种形式和载体,切实提高全区文旅体企业对政策的知晓度。防范资金管理风险,严格规范政策资金申报、审核、拨付全流程工作机制。
二、聚焦重大项目牵引,推动文旅项目建设
3.有序推进续建类文旅项目建设。做好镇海科创中心(博物馆、美术馆)、镇海音乐厅、宁波植物园二期(植物探秘中心和植物园展览温室大棚)、团桥一河两街等入选省千项万亿和文旅“双百”项目库的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推进,确保重大文旅项目年度完成投资6.1亿元以上;推进已开工入库的16个文旅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完成文旅项目总投资超40亿元。
4.加快推进谋划类文旅项目前期工作。加快九龙湖生态酒店、九龙源文旅项目、九龙山庄、蛟川体育文化公园方案深化,确保年底前开工。推进绿轴体育公园二期项目前期,完成控规调整和土地报批、确定实施主体,力争年底前开工。加快镇海体育馆、富邦篮球训练中心规划选址工作,力争年底前完成选址落地。
5.加强文旅项目招引储备。全面排摸梳理土地、房屋、项目等全区文旅体产业招引资源,持续加大企业、项目招引力度,加强与中国超竞、浙旅投、开元旅业等国内文旅头部企业沟通联系,重点做好九龙湖应家山塘、庄市老街、斗鸡岙地块的项目招商,做好镇海音乐厅、绿轴体育公园二期等项目运营商招引工作,完成富邦篮球俱乐部注册地迁入镇海工作。
三、聚焦文旅融合全域提升,推进文旅爆款打造
6.核心景区品质化提升。启动九龙湖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力做好入选2024全省文旅爆款培育名单的九龙湖旅游度假区品质提升工作,丰富九龙湖度假区产品业态,通过养生度假、运动休闲和时尚游乐等项目建设,在绿水青山中着力打造动静结合、四季宜游的产品体系,营造欢乐祥和的休闲度假氛围。招宝山景区以大众游客休闲体验和研学旅游需求为导向,着力丰富休闲旅游产品,创新休闲旅游业态,把厚重的历史文化元素转化成为游客可亲近、可体验的休闲氛围和旅游活动。郑氏十七房景区依托传统村落,丰富旅游活动内容,注重拓展外围发展空间,逐步扩大景区带动力,全面提升旅游品质,争取成为古镇古村主题度假旅游的典范。
7.住宿接待设施体系化提升。建立健全镇海住宿接待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层次梯队的比例配置,提升现有开元度假村等星花级酒店服务水平。引进亚朵、锦江之星等商务快捷酒店,完成招宝山饭店、南苑国际大酒店改造提升,力促尽早开业。大力促进民宿业发展,以长胜、横溪、秦山、十七房区域为重点,开发建设一批乡村精品民宿,全年争创省等级民宿2家。推进经济型宾馆、农家乐、营地以及临时性移动宾馆建设和品质提升等,由此形成适合市民郊游以及各类游客的基本需求的旅游住宿接待体系。
8.乡村旅游板块化提升。坚持抓点带面,整体推进,积极引导乡村旅游板块化、集聚化发展,加快九龙湖乡村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重点打造汶溪(秦山)民宿村、十七房民俗村、光明永旺休闲村,培育一批乡村旅游集聚区,实施乡村旅游“五创”行动,助力“千万工程”建设,全年争创省金3A级景区村庄1家,省市级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各1家,市级共富示范区、村各1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家,市级乡村旅游运营团队1家。
四、聚焦文旅融合促进消费,推动文旅产业拓展
9.促进文旅产业多维度融合,激发消费活力。充分发挥农文旅融合与“+旅游”的融合,鼓励相关产业向满足游客需求转型发展,不断提高全区文旅产品供给总量,提高文旅产品业态的多样化水平。重点推进农旅、文旅、体旅融合,积极引导传统农业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开发一批集观光、采摘、农事体验、农产品加工、购物、节事等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充分利用我区丰富多彩的海防文化、海丝文化、宁波帮文化以及各类民俗文化,努力把特色文化元素融入我区旅游全过程,力争到2024年底,我区各类文旅产业融合基地突破10家。
10.推进文旅产业消费载体建设。深化百县千碗、浙韵千宿、浙派好礼、百家千艺、浙里千集等牵引带动作用,实施文旅促消费“五个一”举措,全年发放文旅专属消费券不低于200万元、做大做强“悦享花开”、“湖山九龙”等重点文旅集市,打造一批具有烟火气的文旅市集,全年开展集市活动不低于50场,开发一批具有镇海特色的文旅伴手礼、谋划4条精品线路,激发文旅消费新欲望。策划推出“海天雄镇”“宁波商帮”等研学课程,重点提升打造红色研学线路,做强做精“镇海微游”研学品牌。深度挖掘本土美食故事,设计开发旅游美食线,重点打造福业街旅游美食品牌街区,提升“镇海十碗”品牌文化。
11.加强宣传推广,激发旅游市场新动能。依托“海天雄镇·科创镇海”城市口号,提升“浙里镇High”等旅游活动品牌,以春季文旅嘉年华、夏季推广季、秋季推介会、冬季梦想季等文旅活动为抓手,开发快乐漫游、集章旅行等兼具“品质文化”和“潮流新意”的呈现形式,开展10场以上的镇海旅游专场宣传推广活动。立足海丝起碇港、翠屏山东门户等主题,收集名人、文物、非遗、美食、景区民宿等内容分列成册,推出《漫游镇海》系列宣传书籍(册)。以一日城市漫游型、三日全面综合型、乡村旅游特色型、研学旅游专题型为主题,拍摄制作镇海旅游攻略定制视频,展现镇海旅游新内容新攻略。借助国际旅交会、省旅交会等重大平台,举办2场以上宁波镇海专场文旅推介会。
五、聚焦文旅融合共享,推动文旅服务提升
12.挖掘文化底蕴,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传承。赓续历史文脉,探索活化利用途径,加强海丝遗址、海防遗址、考古遗址、工业遗址、商帮文化和科创文化的开发利用,让广大市民更多感受到、体味到、触摸到多元文化地标。积极推动九龙湖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指导各镇(街道)重点做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开发、利用工作。利用城市“金边银角”,积极培育文创景点、文化驿站、书屋剧场等文化新空间,推动公共区域更多展现文化场景、艺术魅力。力争至2024年底,实现“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村社全覆盖。
13.提炼文化精髓,引导优秀文化“耕基”式下沉。紧扣主题主线,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宁波帮”建设宁波40周年,全年推出“望海909”系列主题音乐会、古诗文阅读大赛、非遗集市等特色文化活动,引导文艺工作者讲好、讲新、讲活镇海故事,力争在2024年打造出一批代表性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烟火味浓的重大文化活动。丰富文化供给,结合“文艺赋美”工程、“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全年开展“雄镇大舞台”“雄镇大展厅”“雄镇大课堂”等各类演出、展览和公益培训不少于500场。
14.提升服务品质,夯实旅游发展新基础。持续做好A级景区标准化管理,重点做好郑氏十七房4A级景区体制调整和整改提升。着力推进5A标准特色景区创建,加大景区景点美化、绿化、特色化建设力度,推出一批具有镇海文化元素、主题特色鲜明、具备网红打卡的“微度假”景区。扎实推进智慧景区建设工作,打造智慧检票系统、智能语音讲解、智慧导览等景区数字化应用新场景。力争全年完成微改造精提升项目25个以上,争创20个以上省、市级微改造示范点。
六、聚焦文旅融合共治,推动文旅融合生态建设
15.切实提升执法监管效能。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开展校园周边整治、文娱领域治理、旅游市场整顿、网络市场监管、文物法人违法执法、非法地面卫星接收设施整治等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依托“互联网+监管”平台,积极探索跨业务、跨领域、跨地域、跨部门的一体化文化执法,强力推进“综合查一次”“监管一件事”。
16.全面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树立“隐患不排查、问题不整改就是事故”的理念,发挥好文旅专委会牵头抓总作用,常态化开展文化旅游体育领域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聚焦文旅体新领域、新业态,厘清监管边界,健全联合监管机制,探索民宿、电竞酒店、数字藏品等新业态有效监管举措。依据监督对象信用、潜在风险、是否有违法行为等,按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对市场主体标记“绿黄橙红”,实施精准分类监管。强化源头管控,科学审核把关,制定出台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准入的现场勘查标准,做好艺术类、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准入指导工作。借助第三方专业力量,协同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
宁波市镇海区文旅深度融合工程专班办公室
宁波市镇海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代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