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170号提案的答复

2024-05-23 10:04 来源: 镇海区发展和改革局
字号:
分享:
建议内容

2023年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镇海区作为石化化工领域的“排头兵”,在过去的10年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实现了“七连降”,主要污染物实现“四连降”,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同时,在2022年10月,镇海区成为了全市首个省级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区,通过探索建立减污降碳指标体系,首次完成了石化园区规划环评碳排放评价试点,该案例也在2023年9月被列入生态环境部典型案例。但对比入选《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25个试点城市来说,镇海区在发展绿色低碳能源、碳捕集、碳封存等领域还存在一定不足,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快发展绿色低碳能源

一是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十四五以来,全市实施“风光倍增”计划,推进光伏发电,截止2023年11月底,全市光伏装机达到604.26万千瓦,是2020年底的274.14万千瓦的2.2倍,已提前完成倍增计划。而镇海区在光伏发电方面,在十三五末(约24万)的基础上,近3年来只新增11万千瓦,远低于全市水平。建议倡导全区在工业厂房和大型公建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因地制宜发展大型“农光互补”、“渔光互补”和滩涂光伏电站。

二是加快电网智能化改造。加强对现有电网设施改造升级,增强新能源消纳、分布式能源接入等多元化负荷接入能力。推广高质量“光伏+”模式,建设一批光伏村、光伏社区、光伏园区、光伏大楼等示范项目,推进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

三是鼓励支持工业副产氢利用。石化区有大量副产氢,镇海港口地区各种物流车密集,物流车相对于家用小汽车消耗燃气(油)的量大,对空气的污染也大,目前宁波市级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有补贴的实际情况,建议针对物流车辆、港口重型集卡等其他车辆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

二、加强低碳领域商业化推广应用

一是推广石化区碳捕集技术应用。2030-2035年推进CCUS技术改造的最佳窗口期,建议有条件的石化区企业超前部署新一代低成本、低能耗的CCUS装置,发挥好石化园区产业链优势,捕集的CO2与园区中的电石渣、粉煤灰、磷石膏等大宗固废发生碳酸化反应,生产高固碳率建材制品,并逐步向CO2化工利用和生物利用拓展,实现高附加值化学品合成、生物产品转化等绿色碳源利用方式。推动建立碳捕捉应用示范工程。

二是积极研判碳封存前沿科技和政策导向。挖掘好海域盆地巨大的碳封存储量资源,发挥出我区毗邻东海的先天区位优势,通过顶层设计、政策引导,支持推动海底碳封存先行先试。

三是支持提高项目绿色金融投资比例。镇海区2023规划新增制造业贷款50亿元,安排亿元以上重点建设项目137个,但其中绿色金融投资比例不高。因此可通过调研推出区级绿色金融支持政策,同时充分利用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用低利率吸引更多资金流入低碳减排投资,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主办单位 镇海区发展和改革局
答复意见

孙益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进一步推动镇海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我们研究,现答复如下:

为切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镇海区按照省、市工作部署,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建立“6+1+1”工作协调机制,成立镇海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专班,起草《镇海区碳达峰行动计划》等文件,制定年度工作要点,扎实落实各项目标任务。目前,我区已列入省级减污降碳协同试点、“无废城市”数字化改革试点,石化区入选国家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创建13个省级低(零)碳乡镇(街道、村、社区)试点、2个省级低碳生态农场、1个省级绿色低碳工业园区,镇海区化工产业大脑打造绿色石化产业“最强大脑”入选浙江省2022年度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2023年全国双碳培训到我区企业久丰热电参观碳捕集联产碳酸氢铵化肥示范项目,我区双碳工作在全市走在前列。

为推进产业、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我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碳达峰碳中和以及能源工作的决策部署,在光伏新能源、氢能产业、基础设施体系、低碳技术研究应用及绿色金融支持方面下足功夫。

一、大力发展光伏等新能源

截止2023年底,全区清洁能源(光伏、天然气)装机达183.22万千瓦,占全区电力总装机45.97%(比宁波市高4个百分点),相比2020年增长7.01%;可再生能源(光伏、垃圾)装机达38.6万千瓦,占全区电力总装机的9.68%,相比2020年增长45.11%;光伏装机达36.2万千瓦(2021年以来全区累计新增光伏装机近12万千瓦),占全区电力总装机9.08%,相比2020年增长49.59%,单位面积装机位于全市前列。下一步,我区将继续积极推进分布式光伏建设,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光伏建设,探索实施沿海滩涂光伏项目,力争到2025年,全区光伏装机达45万千瓦以上。加强风电资源调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适时推进微风发电项目。

二、积极培育发展氢能产业

根据我区资源禀赋,坚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结合我区在发展氢能产业上特有的氢源、产业、应用场景、科创等优势条件,找准赛道,积极谋划氢能产业布局。目前,我区在全市率先启动编制《镇海区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和《镇海区加氢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拟出台《关于支持镇海区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全力支持氢能产业发展。

下一步,我区将围绕氢能产业链,加强氢能装备研发、制造等企业招引力度,在“招宝氢谷”打造镇海区“氢能装备制造基地”及“氢能研发示范展示基地”;坚持以应用促发展,推动氢燃料电池车在物流运输、公交、环卫、重载等领域规模化示范应用,助力氢能产业企业做大做强;围绕“氢源、加氢、服务”三个氢能应用关键环节,不断丰富氢源供应途径,加快加氢站选址建设,打造氢能应用综合服务中心,构建氢能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充分利用镇海区在氢能交通应用和化工应用上的潜在优势,积极研究绿氢、绿色甲醇、绿氨替代,探索打造绿色化工基地和绿色低碳港区。

三、构建优化基础设施体系

为适应能源转型需要,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协同高效、经济普惠、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新能源基础设施体系。我区一直在积极打造数智坚强电网,正在全力推进500千伏威远变、220千伏围涂变等主网项目建设;推动智慧感知石化区、低碳智慧永旺乡村示范区等特色示范场景建设,持续挖掘配网数字化管理效能。同时也在探索建设智慧能源系统,开展终端用能智能化升级,建设智慧能源平台和智能调度体系,实现源网荷储互动、多能协同互补,着力提升能源系统效率。已编制《镇海区充电基础设施规划》,接下来将不断优化充电基础设施布局,推动新能源汽车与电力系统融合发展,鼓励开展有序充电、光储充协同控制等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

四、加强低碳技术研究应用

目前,我区已有大风江宁CCUS产碳酸二甲脂项目,久丰热电计划在现有CCUS示范应用的基础上实施1万吨碳捕集联产农作物专用复合肥工业化示范项目,正在推进建设的岚山动力中心项目也计划采用该技术进行脱碳;富德能源、巨化科技正在谋划推进二氧化碳利用项目。镇海炼化在开展杭州湾南岸(陆域)CO2地质封存试点示范工程战略研究,中国科学院材料所也在进行氢能化工与脱碳技术相关研究。下一步,我区将不断推进低碳技术应用,支持重点企业、科研院所开展低碳技术研究,加强向上对接,努力通过顶层设计、政策引导,支持推动低碳技术研究以及在我区的应用推广。

五、加大绿色金融支持力度

2023年末,镇海区绿色贷款余额298.88亿元,比年初新增152.81亿元,同比增长104.6%。下一步,镇海区将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推动排污权、碳排放权等低碳权益融资扩面增量,促进绿色贷款平稳较快增长;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承销绿色公司债、碳中和债等绿色债券,支持绿色石化、绿色制造等重点领域中长期资金需求。

 

镇海区发展和改革局

2024年5月10日

 

抄    送:区府办、区政协办、区生态环境分局

联系电话:13646613906

联 系 人:武荟芬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