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腿、踢腿、拉伸……这所小学的孩子第一次接受专业舞蹈教学,支教老师张银萍——在大凉山深处带起“金舞飞扬”
图为张银萍教孩子们学习舞蹈。
双向奔赴“镇”当时,山海之约“金”不换。春暖花开的4月,镇海炼化小学教师张银萍怀揣着教育梦想和美好憧憬,和其他8名支教帮扶队员来到了四川省凉山州金阳县,展开为期一年的镇海—金阳东西部协作支教工作。
张银萍支教帮扶的是金阳县城关小学,该校有3000余名学生,她负责三年级音乐课的教学。第一天上课,舞蹈专业的张银萍在课上提了一嘴,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教同学们舞蹈,但孩子们的反应却没有想象中的热烈。直到第三天放学前,4个学生走进办公室,羞涩且诚恳地对她说:“张老师,您可以教我们舞蹈吗?”
“当时我也没多想,只是觉得孩子们可能是一时兴起,既然她们想学,那就教。”这时,一个大胆的设想在张银萍的脑海里浮现:既然一个年级有4个孩子想学舞蹈,那么每个年级都出4个孩子,一个舞蹈团不就能成立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她发现,彝族孩子天生就能歌善舞,而他们对音乐和舞蹈又有着浓厚的兴趣,骨子里的天赋,如果就这样浪费了,确实有些可惜。为学校成立舞蹈团的想法,也得到了学校方面的大力支持,首批来自不同年级的24名学生经过层层选拔进入了“金舞飞扬”舞蹈团。
舞蹈团成立后,张银萍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对学生们的培养中。每天下午2点,24个孩子都会准时出现在舞蹈教室。针对每个人不同的基础,她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压腿、踢腿、拉伸……从一个个基本动作教起,从最简单的一招一式练起。不少孩子基本功较差,但张银萍不急不躁,细心指导,一遍又一遍地教授。“相信自己,你可以做到的。”这是张银萍对孩子们说的最多的鼓励。
日复一日的训练,孩子们对张银萍的倾心付出投以回报。“张老师,您看!我们做到了!”这群梳着马尾辫、皮肤泛着小麦色的彝族孩子完成了人生中第一个下腰,她们激动地望着张银萍,汗珠滚滚的脸上绽露出灿烂的笑容。她们曾无数次“弯腰”——割猪草、收麦子,甚是熟练。但长这么大,她们第一次“下腰”,虽技巧生疏,动作小心,可这优美的弧度却润泽了她们的心田,照亮了她们的希望。
在张银萍的悉心指导下,“金舞飞扬”舞蹈团的同学们逐渐展现出了惊人的潜力,用韧劲浇灌出美丽的舞姿。
5月10日上午,金阳县城关小学举行“浓情五月天 童心报春晖”大队主题活动,而“金舞飞扬”舞蹈团的首秀也就此揭开了面纱。
“感恩有你,感谢有你,我的世界从此只有美丽风景,感恩有你,感谢有你,我不知道自己能有如此幸运……”正如首秀舞蹈歌曲《感恩有你》歌词里唱的那样,“我希望为金阳的孩子搭建更多的舞台,让每一个热爱舞蹈的孩子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束光,让每一个舞动的生命都能绽放属于自己的一抹亮色。”张银萍的眼睛里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