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青山绿水 珍爱共同家园

发布日期:2024-04-22 08:58 来源:今日镇海
字号:
分享:

4月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2024年的活动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珍爱地球,人人有责。

早在2006年,纪录片《地球脉动》第一季一经推出就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然而仅仅过去不到二十年,在第三季的影片中,我们就看到了地球的千疮百孔。

幸运的是,这些千疮百孔背后依然有坚守岗位捍卫地球、守护绿色家园的无名英雄。

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如何确保粮食安全底线?如何守住青山绿水?如何推进绿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镇海自然资源规划分局的“护绿卫士”们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严格保护耕地、加快生态修复、节约土地资源等多方面入手,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打造镇海样板

四月的镇海,春意盎然。农田里迎风招展的油菜花齐齐整整,连成大片金黄迎风舒展,让人心旷神怡。这一切都与镇海积极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密不可分。

2022年以来,镇海区以“优化、盘活、修复、提升”为导向,以农用地、生态、村庄、工业、城镇低效用地及特色整治“5+X”任务为核心,以蛟川示范片区先行先试,全力打造土地综合整治高质量发展的“镇海样板”。

“我们以构建全域整治规划体系为目标,着力谋划推进蛟川示范片区64个整治项目,一体推进整治任务。”镇海自然资源规划分局相关负责人说,截至2023年底,整治项目已完工22个,开工建设20个。目前,蛟川片区累计完成耕地功能恢复680亩、建设用地复垦422亩,2023年开展1个百千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项目,整治农田约647亩,同步建设高标准农田637亩,进一步推动耕地集中连片,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夯实了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根基。

镇海的土地综合整治,不仅“整”出了田间地头丰收的喜悦,也“治”出了片区激活共富单元的科创动能。

随着2022年底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一期综合研发楼投产使用,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积极探索过渡料优化提升,累计开发19个聚烯烃新牌号,聚烯烃累计增效超1.5亿元。据悉,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一期全部工程将在2024年投用。日后,这片土地将集聚600多名科研人才,为打造“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绿色石化提供科研保障和智力支撑,助推绿色石化万亿级产业集群“补链强链”。

同时,镇海逐步推进智造产业园等6个工业园区建设和5个工业地块整治,通过优势产业集聚、亩均达产增效、新兴产业布局、低效淘汰出清等提质模式,引导蛟川片区产业向高端装备机械、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衍生拓链。

如今的蛟川已改变了往日的旧貌,变得越来越好。而“镇海样板”也将持续发力,奋力谱写新时代共同富裕基本单元的新篇章。

节约集约土地资源守牢耕地红线

守好耕地保护红线就是筑牢粮食安全底线。

一直以来,镇海自然资源规划分局都以“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科学划定各类空间管控边界,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

随着百千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的不断推进,全区共已完成11200亩的整治面积,2024年,全区预计再实施2片认定类百千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项目,本年度末预计实现百千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整治面积13000余亩。

同时,根据相关要求,镇海自然资源规划分局积极开展永久基本农田的核实和补划相关工作。根据2023年国土变更调查成果,分局已完成2023年度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方案,目前成果已完成备案。“在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方面,我们基于近期符合永农占补条件的重大建设项目以及涉及永久基本农田布局调整、核实整改优化的土地综合整治工程的需要,同时结合我区‘三区三线’永农划定成果、第三次全国国土变更调查数据成果等基础,完成永农储备区划定面积300余亩。”镇海自然资源规划分局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将按照省市相关要求,继续做好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后续工作。

“田长制”在严格保护耕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田长制”实施至今,我区各镇(街道)现共有田长35名,村级巡查员76名。“我们完善了三级巡查防控网络体系,坚持抓早抓小,按照谁巡查、谁发现、谁制止的原则,及时发现制止新增违法问题。”镇海自然资源规划分局相关负责人说,该局采用定期加随机巡查的方式,实施一般区域全面巡查及重点区域重点巡查,对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和上级督察、巡查、审计等反馈问题区域实施重点巡查。

据统计,2022年至今,村级田长及村级巡查员已累计巡查9900余次,耕地智保系统监测发现疑似问题33个,其中认定正常23个,已整改完成7个,认定历史“两非”问题2个,移交执法整改1个。

积极修复湿地森林守望青山绿水

2024年的4月10日到16日是浙江省爱鸟周,2024年爱鸟周的主题是“完善保护体系,护佑候鸟迁飞”。随着镇海的环境日益改善,近年在镇海发现国家级保护鸟类的新闻屡见不鲜。每逢公众开放日,在“浙江省观鸟胜地”中国石化镇海炼化白鹭园里,不少摄影爱好者带着“长枪短炮”拍摄翩翩起舞的美丽鸟儿。

湿地是鸟类的天堂。镇海位于全国4条候鸟迁飞通道中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为迁徙候鸟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是候鸟理想的繁殖地、越冬地和中途停歇地。

“我们通过开展海洋生态修复工作,系统提升潮间带生态功能,维持潮间带生态稳定,保证候鸟拥有植物茂密、水源稳定、食物充足的自然栖息地。”镇海自然资源规划分局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对于部分用海报批项目,镇海自然资源规划分局批前严格审核,不断加强海域动态巡查监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查处整改。

目前,镇海保持湿地总量稳定,2023年发布一般湿地名录2处,完成省级重要湿地监测评价,严格湿地占用管理,开展违规侵占湿地公园等湿地类保护地排查整治活动。

除了湿地,镇海也十分关注森林,努力推动植树造林、保护森林资源等工作,充分发挥林长制“头雁效应”,在国土绿化行动、有害生物防治、“一村万树”行动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据统计,2023年,全区共完成国家造林计划任务退化林修复122亩;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872亩,其中森林抚育329亩、美丽廊道建设543亩;完成镇海区林草种质资源普查野外调查;自2018年开展“一村万树”示范村建设以来,已累计完成7个示范村建设,为镇海高质量发展筑牢绿色屏障。

推动矿山生态修复实现变废为宝

矿山生态修复,功在青山绿水,事关民生福祉。

此前,镇海自然资源规划分局组织专业人员开展详细的环境调查,全面摸清废弃矿山家底,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规划,明确矿山修复遵循因地制宜、生态优先、规划引领、有效利用等原则,系统推进全区矿山修复工作。

“相关部门、镇(街道)、国企共同深化探索,争取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废弃矿山的修复工作。”镇海自然资源规划分局相关负责人说。同时,该局对废弃矿山治理工程开展检查,重点关注扬尘、污水排放等环境问题,严格要求施工单位做好降尘措施以及雨污水的沉淀工作,避免因矿山施工造成新的环境问题。

目前,镇海已完成九龙湖兰香山、民主岩渣场一期、汶溪中心等3处废弃矿山治理工程的县级验收工作;完成了澥浦淡水湾塘口废弃矿山(消防特勤大队北侧边坡)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启动了九龙湖民主岩渣场二期治理工程和九龙湖顺通采石场治理工程。2023年全年完成废弃矿山复绿面积近96000平方米,投资7000余万元。

2024年,我区将继续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的治理工作,实施九龙湖民主岩渣场二期和九龙湖顺通采石场治理工程的同时,计划启动九龙湖永兴东裸露点、九龙湖金池采石场、河头勤山采石场、澥浦金张采石场等4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的治理工作,总整治面积近180000平方米。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谋划实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总结前期治理的经验,科学选取绿化用种子和树苗,改善施工工艺,减少施工对周边村民的影响,提升绿化效果,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镇海自然资源规划分局相关负责人说。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