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724089522/2024-201362 主题分类: 其他
成文日期: 2024-03-29 体裁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区政务办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镇海区政务办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

2024-03-29 09:33 来源:镇海区政务服务办公室
字号:
分享:

202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依法治区办具体指导下,区政务办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中央、省、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和区《2023年度法治镇海建设工作要点》《镇海区2023年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等文件精神,锚定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紧扣区委、区政府“三商”攻坚行动,全力推进依法行政各项工作,积极构建“一站全链、多能增值”为企服务新生态,持续擦亮“微笑有礼·办事无忧”政务服务营商环境品牌,全力争当“两个先行”的政务排头兵。现将我办一年来在政务服务领域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方面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任务

一是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区政务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和区委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单位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切实落实区委依法治区办第五督察组法治建设督察整改工作,制定《宁波市镇海区政务服务办公室关于落实区委依法治区办法治建设督察情况的整改方案》,逐条明确责任领导、责任科室、整改时限,圆满完成整改工作。

二是全面夯实法治精神。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创新“三坛三学”学习机制,开展《学法用法讲座》专题学习,结合中心窗口工作实际,将常态化、制度化、法治化思想融入到业务工作之中。完善考级制管理机制,在考级测评中结合理论考试及情景模拟环节,开展法治知识考核及应用测试,形成“以考促学,以学促进”的氛围,不断提升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履职的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切实夯实学法守法用法基础。

夯实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基础。

三是广泛开展法治宣传。建好用好政务服务中心“互联网+政务公开”服务区建设,不断提高政务公开工作质量,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工作专人专责工作机制,积极推行政务事项行政办理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围绕“阳光交易·廉以知行”主题,建设“清廉阳光政务”文化墙,宣传普及“知敬畏、懂业务、守底线、真落实”法治精神。组织政务巴士进村入社、进园入企开展法治宣讲活动,现场发放各类法治宣传册2500余份,惠及1000余人。

二、聚力改革创新,强化依法行政,着力打造政务服务法治环境

一是创新企业“一站式”法律服务制度。围绕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依托政务服务中心,打造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开设为企服务法律专窗,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为企业提供法律、公证增值服务,梳理事项47个,引进公共法律服务人工智能自助机,可提供法律文书下载、智能咨询解答、法律法规检索、费用计算等相关服务14项。专窗推出以来,已服务企业近100家。

二是创新涉企政策直达直享制度。迭代升级“镇海政务e窗”应用,上线惠企政策智搜快享应用,建立惠企政策数据库和企业数字画像库,打造“政策实时匹配”、“申报进度查询”、“资金公示通知”三大板块,实现区级政策匹配快速精准,申报途径智能多元,兑现进度透明清晰。

三是创新政务服务智慧监管制度。以“阳光政务·温暖百姓”为理念,依托全市率先运用的“智慧监管”系统,升级“考级制”管理体系,发布“微笑指数”测评体系,打造政务服务窗口人员规范化管理机制。通过普惠式服务体验、增值式服务体验、评价机制三大指标体系,实现窗口单位和人员的“微笑”管理智能化、评价数字化、业绩透明化。目前,该体系已在骆驼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开展试点工作。

三、夯实主责主业,抓细服务品质,着力提升依法服务质效体验

一是聚焦数字化服务。围绕省“改革攻坚”高质量“一网通办”率晾晒指标,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减表单、减材料、优流程。截至目前,全区共7条创新工单被省采纳,高质量“一网通办”率达91.5%,其中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率达99.84%。上线“项目码上智办”全链条服务应用。创新“项目码”成为项目全周期服务唯一身份证,形成覆盖3万条全区项目的数据统计分析指标体系和智能预警体系,每年可为400多个区内新立项项目进行数字化服务管理。该成果被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工作简报》政务数据共享工作专刊选用,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进行全国推广。

二是升级就近办服务。印发《镇海区镇(街道)“就近办”高频事项指导目录(试行)》,实现便民服务中心水电气网集成模式全覆盖、标准型便民服务中心全覆盖、示范型便民服务中心建成率达67%。优化“宁波办事”自助终端点位布局,新增24小时“政务e站”2处。开展“政务早市”进村(社)入户、“政务午市”进园入企、“政务夜市”进场入商“三市三进”系列服务活动。今年以来,政务巴士送服务下基层29场,开展预约定制服务16次、主题服务5场,服务群众近万余人。

三是拓展帮代办服务。深化投资项目全链条代办帮办服务,落实承诺制审批、分阶段施工许可、分期验收、多测合一等审批制度改革,实施联合竣工验收,延长审批服务链条,实行“代办员-审批段长-政务办-区级领导”四级问题协调处置机制。今年以来,代办帮办市重点项目36个,区重点项目75个,调研企业50家,召开项目联合会商会审25次,已解决企业紧迫需求55个,提升审批效率60%。

四、突出公开透明,从严依法监管,着力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水平

一是做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围绕招投标领域存在的重大风险问题,制定《镇海区工程项目招投标重大巡视问题整改行动方案》,开展全区依法必招采用EPC和评定分离方式工程项目专项检查,向9家单位下发了专项检查意见书。制定《镇海区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负面行为清单指导目录》《镇海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审批管理办法》,汇编《镇海区及周边地区招投标领域违规违法典型案例集。

二是建设公平公正公开市场环境。废止《关于调整公共资源交易限额的通知》、《镇海区限额以下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建设非招标方式采购实施办法(试行)》,制定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工程领域招标采购监管有关事宜的通知》,实现与上位法契合一致。破除监管盲区,将机关事业单位的政府采购限额以上、依法必招限额以下工程类项目纳入政府采购监管。推动行政监督权限集中,解决工程招投标领域各部门分散监管所带来的多头执法、各自为政、行业分割、行政资源浪费等问题。

三是打造智慧化信息化交易平台。升级改造基层交易平台,全流程重构村社(国企)限额以下工程项目、非工程类采购及村社(机关事业单位)产权交易三类交易功能数字化模块。完成远程异地多点评标场地改造、门禁系统改造及手机储存柜设置,从软硬件上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水平。启用宁波市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V2.0系统,实现“主体一网登记、交易一网入口,信息一网公开”。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