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索  引  号: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成文日期:

文件编号:

主题分类:

镇海区住房和建设交通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浏览量:

一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发展环境、超出预期的多重压力挑战,区建设交通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三个“一号工程”、市委“打造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区委“招商惠商安商”等部署要求,以强化前期工作及资源要素保障为抓手,千方百计扩投资、稳主体、促发展,有序推进各项目标任务,奋力走在中国式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前列。

一、2023年重点工作

(一)行业高质量发展稳中有进

一是经济指标可圈可点。坚持“一手抓运行恢复、一手抓提质增效”,领衔的7项GDP支撑性指标拉动全区GDP增长0.3%,实现由负转正,大部分指标增速位于全市中上水平,为经济回稳向好提供重要支撑。狠抓项目攻坚,实现投资规模、增速“双领先”,建设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达184.3亿元,其中,房地产业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领跑全市,城市更新投资实现翻番,交通投资好于预期。

二是行业扶持有力有效。着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新一轮调控政策落地见效,出台镇海区购房补贴政策及实施细则。落实行业高质量发展激励措施,累计下达建筑业、航运业奖励资金2317.6万元,惠及企业33家。开展货运企业卫星定位设备及维护补助工作,惠及企业200余家,覆盖车辆近2000辆。建设投用4A级“司机之家”,成立物流货运司机行业工会联合会。

三是产业升级崭露头角。指导省二建、中交水利等龙头建筑企业进入市级“大优强”企业培育库,精准破解中交三航四公司和金辰建设的资质难题,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企业复评通过2家以及新增2家,市级建筑业专精特新小企业新增2家,实施全市首个采用全屋全装配化装修的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项目,并召开省级现场观摩会。

(二)综合交通体系日趋成型

一是交通路网更加完善。围绕绿色石化产业、甬江科创区等重大平台支撑,系统谋划推进交通路网建设,积极推动镇浦路一期、明海大道一期等一批重点工程前期工作。全区高速出入口达到6个,杭甬复线澥浦、威海互通连接线如期完工,杭甬复线宁波段一期、世纪大道快速路北延建成通车,中官路(金川路-镇骆东路)拓宽改造、棉丰路等稳步实施,明海大道一期、九龙大道快速路、杭甬复线宁波段三期等顺利开工。

二是公路管养更加精细。新改建农村公路5.5公里,养护工程27.8公里。完成全区农村公路152座桥梁全面检测,首次实现区级层面全覆盖。聚焦数字赋能,开展公路巡查“机器换人”,上线全市首个公路“数字路长”智慧巡检平台,推进公路管理高效精细。

三是公共交通更加便利。全力配合轨道交通建设,3号线二期扫尾冲刺,7号线各站点主体、盾构项目建设加快推进,10号线顺利开工。公交服务推陈出新,打造四季游等特色线路,优化公交线路9条,新辟便民服务线路3条。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开通382路秦山支线、381路横溪支线2条农村客货邮专线,打造“镇富驿站”特色品牌,自然村邮政快递实现全域覆盖。

(三)宜居安居指数持续攀升

一是城乡风貌优化提升。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全力补短板、强功能、塑品质、提能级。成为全省城市更新首批试点城市,承办全市城市更新现场会、城中村改造现场会,招宝山街道入选国家城市体检试点,有关做法获市委和区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新增创建省级未来社区12个、建成11个,数量分别居全市第1、第2。新增省级“一老一小”服务场景33个。改造城中村85万平方米、老旧小区79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获评省级优秀。创建精品线4条、特色街区4个、亮点工程20个。获评全省城乡风貌整治提升优秀区,“江海门户·书香智城”传统风貌样板区获评省级样板,九龙湖-十七房县域风貌样板区入选全省“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样板区”,“四湖连珠”绿道、中官路绿道分别获评省、市最美绿道,7条“最美上学路”成功出圈。完成农污处理设施纳厂改造9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农污处理设施标准化运维达到176个,覆盖率和标准化运维均位列全市前茅。

二是住房保障提质扩面。新建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913套(间),新增投用1682套(间),城镇住房保障受益覆盖人数超10万人,受益覆盖率达22%。公共服务“七优享”“住有宜居”连续三季度考核位列全市前列。永旺村青创公寓项目建设经验由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宁波日报社宣传报道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先行先试产业园区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经验做法入选住建部“可复制推广经验清单”。利用腈纶厂东侧低效用地,建成设施齐全、可容纳4000名建筑工人集中居住的金虹公寓,解决产业工人居住的燃眉之急。

三是创新物业管理模式。通过引进专业物业企业、街道委托管理等方式,探索片区化物业管理模式,形成白龙片区、兴庄路2个“片区化物业”管理区域,相关做法得到省、市住建部门认可,并在浙江建设等媒体推广宣传。深化红色物业联盟运行机制,实现163个符合条件的小区红色业委会“应建尽建”,形成东邑阳光“业主说事”等50余个经验做法,新增省级、市级“红色物业”项目6个、11个。新增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16台,解决特殊群体的迫切需求。

(四)行业平安建设平稳有序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实施建筑起重机械“保险+风控+数字”模式,获评平安工地创建工作省级荣誉。建成上线全市首个全域房屋管理信息系统,全市首创农村房屋安全综合保险服务机制,农村房屋常态化网格化巡查,实现城乡房屋常态化巡查+专业化监测工作全覆盖。“白蚁智治在线”应用亮相2023世界数字经济大会,十七房村传统村落白蚁综合治理项目获评全国优秀示范。危险货物区域化监管试点项目通过交通运输部强国试点验收,承办全国危运从业人员安全应急能力决赛。平稳承接直辖港区监管职能下放,强化港口危货储罐安全治理和重大危险源动态监管。

二、2024年工作思路

(一)聚焦基础设施,跑出城市建设新速度

一要优化对外交通网络。推进“两环两射”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杭甬复线宁波段三期工程;推进“两横三纵”高快相接路网,提速建设九龙大道快速路;积极配合上级部门,谋划推进世纪大道快速路常洪大桥及接线段、逸夫路过江通道、镇浦路过江通道等前期工作。

二要加快骨干路网建设。不断完善“十横十纵”骨干路网,完成棉丰路改扩建工程、中官路拓宽改造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明海大道一期等项目;实现清泉路、金江路、镇浦路一期、沿江大道、康桥北路等项目开工建设,谋划东邑路过箭港湖通道、明海大道二期、镇浦路三期、镇海大道东延西延、炼蟹线拓宽改造等前期工作。

三要完善公共交通服务。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实现3号线二期建成通车,保障7号线、10号线建设,推进第三轮增补7号线南延和第四轮规划涉及9号线报批工作。实施全区公交线网优化调整行动,年底前完成优化公交线路14条,新改建公交候车亭30个,公交候车亭智慧化改造135座,公交车型“大改小”,燃料“常改电”24辆。

(二)聚焦品质提升,绘出城乡风貌新气象

一要推进城乡风貌焕新。深化全域有机更新,年底前扎实推进11个片区改造提升。推进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和未来社区建设,着力打造全市首个美丽城区省级试点,年底前创建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1个、现代化美丽城镇1个、未来社区5个以上,谋划共富风貌游线2条以上,新增绿道9公里以上,深化城中村改造,推进第七批“精特亮”创建。  

二要补齐公共服务短板。结合未来社区“三化九场景”理念,优化新型城市功能单元,推进“一老一小”均衡发展。补齐小区配套短板,重点实施高层住宅小区消防隐患排查治理项目,年底前完成全区10个消防安全隐患较大高层小区的专项整改,至少保障5个小区改造提升到位;试点推广片区物业管理模式,争创省级“红色物业”项目6个,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持续推进“镇有碧水”重点项目建设,建设“污水零直排”住宅小区30个。

三要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建立健全“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住房保障供应体系,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力度,探索建立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深化城市基本运行维护人员扩面保障,稳步、分阶段覆盖家政、外卖骑手、邮政快递等城市基本运行重点行业一线人员。

(三)聚焦重点行业,拼出产业发展新空间

一是促进房产销售加速回暖。抢抓宁波15条房产新政政策机遇,找准项目定位,匹配购房需求,满足更多群体对住宅面积和品质的需求,适当减少刚需性房产项目的过量建设。在甬江科创启动区青创港、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等海外人士和高端人才集聚区块周边地块,引入高品牌价值的专业房企打造标杆项目,加快建设高品质精品改善社区。

二是促进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研究出台建筑业扶持政策,一体推进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双向发展,建立健全建筑业企业梯级培育机制,着力培育壮大建筑企业队伍,力争新增总承包特级资质1项、“专精特新”企业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搭建全区建筑企业合作平台,引导建筑业企业与石化产业形成产业联动,逐步走出去拓展省外及海外市场。

三是促进交通运输加速发展。积极走出去、引进来,强化水路运输扶持政策宣贯和落地服务保障,加快引进优质航运企业落户我区。依托镇海港区码头企业连带作用,筹划招商引船工作。强化增量挖潜,全方位“一对一”服务跟踪。道路运输方面,鼓励区内危运企业通过购置自有车辆或兼并重组等方式扩大规模,引导物流行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力争年底前平均运力达到40辆。全面启动国四营运货车淘汰工作,动员推进全区704辆国四老旧营运货车提前淘汰工作。促进快递行业和同城配送深度融合,探索农产品邮寄合作模式。

(四)聚焦安全基础,扛起平安建设新担当

一要紧盯关键领域。牢固树立“一个目标、三个不怕、四个宁可”的理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和管控、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挂牌督办、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等制度体系,坚决防范和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强化施工现场安全隐患分级管控,对重大隐患建立“一案一策”机制,确保问题隐患及时闭环。紧盯检维修、动火作业等环节,督促企业委托第三方驻点服务,强化作业全过程管理。

二要聚焦核心问题。加快房地产风险项目处置进度,压实责任、倒排工期,全力推进“三保”工作;落实落细房产项目预售资金交底制度,深化在建项目“双包干”责任制,做到交付项目“一项目一方案”。全面规范房产中介管理,定期组织中介星级评定,倒逼从业机构主动备案、纳入监管。

三要健全长效机制。完善建设交通领域“1+X”大安全工作体系,补齐硬件支撑、力量配备、预案完善等短板,提升全覆盖责任体系工作绩效。迭代升级“智慧工地”“危化品全生命周期”等除险保安数控平台,加快重点领域感知监测能力建设。实施建筑工人安全技能提升和危化品应急演练培训计划,依托石化物流危化品应急救援基地,确保年内累计培训不少于1000人次,助力动员全民参与平安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