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节省大半 效率提升四成 我区首次采用机器人水稻育秧

发布日期:2024-03-26 09:47 来源:今日镇海
字号:
分享:

图为机器人育秧流水线。

3月23日上午,在庄市街道水稻智能化育秧中心内,我区首条机器人育秧流水线投运,这意味着真正的“黑科技”已运用到了我区农业生产上,为科技种田铺平了道路。

在育秧中心内,十多米长的流水线尽头,一台育秧机器人正在运转,机械臂有条不紊地抓取秧盘,放入指定位置。当堆到一定量时,负责人黄玉祥会运走这些秧盘,机器人便又开始新一轮操作。放盘、播种、覆土、浇水、抓盘都是自动化,随后通过工人叉车操作,这些育秧盘被送入旁边的催芽室内。

承包了3000亩地的种粮大户郑荣希,2024年用上了这一“黑科技”。比起往年育秧,无论是在效率上还是育秧质量上,现在都有了明显提高。往年七八个工人一天也只能育秧3000盘左右,有了这台设备后,3个工人在短短一小时内就能完成育秧1000盘,人工节省了一大半,效率提升了40%。同时,设备还能精准控制好每个育秧盘的种子数量。郑荣希说:“以往早稻、晚稻育秧时间紧任务重,每年都忙不过来。现在有了这套设备,完美解决了这些问题。”

近年来,我区积极响应“机器换人”,助力农民种地提质增效。截至2023年年底,全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1.61%,居全市第一。“未来,我区农业将围绕农业机械智能化、无人化驾驶的技术,逐步打造无人化工厂,向现代高端农业方向发展。”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