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0亿元背后,镇海经济的“稳”与“进”
图为甬江实验室项目建设现场。
图为重大项目建设现场。
前不久,市统计局公布全市各区(县、市)2023年GDP情况:镇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0亿元,增速6.7%,增速位居全市第二。这是一份殊为不易、极具分量的发展报表。
之所以说殊为不易,是因为我们一以贯之大抓产业,克服工业承压、外需疲软等多重困难,依靠实体经济的韧性,GDP增速逐季攀高,实现稳定增长。
之所以说极具分量,是因为我们一以贯之大抓项目,产业类项目占比超60%,为强后劲聚势蓄能,2023年固定资产增速领跑全市。
回望充满艰辛和迷雾的2023年,显性数据的背后,是镇海经济的“稳”与“进”。
新高度:体量增大增速不减
2019年,镇海以1021.6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跻身“千亿俱乐部”。此后,纵使面临种种下行压力,镇海经济始终保持稳健的增长曲线。2022年镇海GDP增速全市第一,2023年是在高基数情况下实现增速全市第二,在经济体量不断增大的同时做到增速不减,达到1420亿元的新高度。
经济蹄疾步稳,得益于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位增长。2019年至2023年的五年,镇海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三次全市第一、一次全市第二,近五年平均增速18%。2023年,我区以20.2%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位居全市第一,有力支撑了区域高质量发展。
国际巨头英力士苯领,在石化区新建的ABS生产基地投产开业;包括甬江实验室在内的8个省“千项万亿”工程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03亿元,实际完成158.6亿元,完成量全市第一……重大项目频频“加速度”,是镇海固定资产投资提速增效的缩影。
经济蹄疾步稳,也得益于工业发挥“压舱石”作用。2019年至2023年的五年,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维持在全市第三。2023年工业增加值总量900.8亿元,增速8%、全市第四。这个成绩同样是在2022年增速第一的高基数下实现的。
2023年,伴随“招商惠商安商”攻坚行动、提信心扩需求增动能40条出台、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镇海企业笃定践行新型工业化,赋予镇海制造内生动能。成功摘得全省制造业领域重要荣誉“浙江制造天工鼎”;新增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1家,新增数字化车间18个,数字化车间总量全市第一……先进制造业,在镇海根深叶茂。
新看点:逆势淬炼未来产业
在拼经济的风雨兼程中,镇海苦练内功,做出了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种种尝试。这些尝试的开花结果,让镇海经济底气更足、后劲更足。
九龙湖镇长石村旁,2023年6月开园的集成电路产业园里,厂房簇新、甬道宽阔,其头部制造片已初具雏形。开园第一年,这个园区不但完成规划编制、配套要素保障、企业服务等基础性工作,还实现睿晶半导体一期项目竣工试生产,10亿级西格玛项目、20亿级中车项目也在推进之中。
2023年,称得上是镇海集成电路产业元年。为破解石化产业“单打一”的产业格局,我区抢抓国产替代机遇,做出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战略决策,规划建设了约7平方公里的集成电路制造产业园,以“甬江芯谷”为主体的集成电路设计区块,以石化区泥螺山围垦区为主的电子化学品产业园。
从沙子里提纯硅,直至制备成一枚枚芯片,需要经过一系列囊括人类最高智慧的复杂工序。镇海想要造“芯”,推动集成电路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或许要历经十数载甚至更久远,但今天我区的布局、落子,就是赋予未来无限可能。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未来产业的点点星火,在镇海萌发。2023年,或许还是镇海氢能产业的元年。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推进,氢能产业也迎来风口。凭借镇海炼化拥有华东地区产量最大的工业副产氢这一优势,镇海成为氢能行业眼中的香饽饽。
在招宝智造谷,上海申能、宁波鲲华、浙江氢越、中石瑞氢等9家企业签约落户,涉及氢储能发电、燃料电池系统、电池电堆、零碳物流等细分领域,2023年产值5300万元。预计到2025年,镇海有望集聚涉氢规上工业20家,涉氢专精特新企业5家,发展成为全省氢能产业高地。与光伏、风能、核能等已经取得长足发展的新能源产业相比,氢能作为写入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未来产业”,目前处于产业孕育期。据专家估计,氢能在未来能源占比约10%,将带动形成10万亿级新兴产业。这片“蓝海”,镇海已悄然入局。
新愿景:关键增量推动嬗变
2024年,经济宏观环境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分别预测,2024年世界经济增速为2.5%、3.0%和2.4%,将在中低速发展。面对“再造一个镇海”的目标任务,我区如何破局求增量?
项目是增量之源。镇海2024年安排亿元以上项目327个。其中,既有家联科技生物全降解改性材料项目、镇浦路一期工程、甬江实验室九年一贯制学校等87个各类新开工项目,也有126个续建项目和114个前期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增长。
排布这些项目,土地要素保障刻不容缓。作为宁波市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改革的试点示范区域,我区着力破解空间布局无序化问题。2024年,镇海将借此改革盘活低效用地1000亩以上,通过征迁攻坚释放土地1300亩以上,全年计划供应工业用地3500亩以上。
我们也向创新要增量。增量之一来源于传统优势产业挖潜——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继续快马加鞭,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不断进阶涌现,政策扶持也让更多企业在技术研发上敢于投入、舍得投入。2024年镇海规上工业增加值有望增长7%。增量之二是集成电路、未来能源、石墨烯基新材料等前沿科技项目产生“爆点”,预计可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创新是一项探索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价值链“四链融合”的重大课题。无论是传统产业挖潜还是未来产业集聚,关键在于“四链”深度融合——从破解科研、经济“两张皮”痼疾到通过顶层设计组织“卡脖子”难题攻关,从科研成果转化到人才引育留用,镇海正在逐步形成“政策矩阵”、构筑可持续的创新生态。
上世纪七十年代布局的“四大工程”,让镇海实现了快速工业化。如今,甬江实验室、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中石化镇海基地、集成电路产业园新“四大工程”带来的创新动能,成为镇海迭代嬗变的动力源。“再造一个镇海”目标不只是GDP翻番,更是对构建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比翼齐飞新经济格局的一份新愿景。这份愿景的背后,必将是无数个用奋斗书写的镇海故事。
站在2024年的起始,我们尚无法窥破它的诡谲,也无法言说它的壮阔。或许,放在历史长河来说,它也只是在时代峰谷间跋涉的普通岁月。只是镇海心怀梦想,脚下便有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