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958853/2022-201335 | 主题分类: | 社会保障 |
成文日期: | 2022-02-27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区人力社保局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2022年镇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
2022年以来,镇海区人力社保局认真贯彻省厅、市局决策部署,持续强化“有民需就应,见红旗就扛”的争先作为意识,全面对表人社系统绩效考评指标任务,全力做好稳就业、保民生、促和谐各项工作,奋力为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和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贡献镇海人社力量。今年年初,荣获“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一、聚力夯实民生根基,就业社保稳进提质
一是就业创业加力度。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4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63%,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就业形势总体稳定。镇海大创园3个项目获浙江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钥匙奖和金奖,并成功入围国赛;3名创业者获评宁波“十大创业新秀”,获评比例稳居全市前列。就业创业工作被列为市政府2021年度督查激励项目。区人力资源产业园营收首破40亿,成功入选省级专业型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筹建名录,全省仅5家。
二是解难纾困见成效。牵头区稳就业惠民生专班工作,兑现“缓、返、扩、补”助企纾困政策资金近2.6亿元。打造15分钟灵活就业服务圈,建成零工驿站118个,实现全域覆盖。探索东西部协作新模式,试点打造彝汉双语特色车间,共新引进金阳务工人员624人,其中稳定就业满三个月318人,选派专技人才赴金阳挂职帮扶26人。区技工学校开学,首批石化建安金阳班“入校即入企、毕业即就业”产教融合案例,入选国家乡村振兴局全国东西部协作示范培训班典型案例集。线下拓展劳务合作基地至16个,在“浙里办”上线东西部劳务协作“镇e惠”应用场景,全年吸纳22省2.37万脱贫人口来镇就业,同比提高14.77%。“镇e惠”作为“浙川合作”的标志性成果在全国东西部协作现场交流会上宣传推介,被国家乡村振兴局工作简报刊发,并入选全省城乡风貌样板(全省仅9个)。
三是社保兜底固基础。稳慎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本地户籍人口各类保险(障)参保率达到99.83%,位居全市前列。新增社保卡即办点15个,实体社保卡新增发卡量、电子社保卡新增签发量两项指标完成率均列全市前列。区人社政务服务大厅完成全省人社系统首个省级标准化试点建设,做法被《中国组织人事报》专题报道。
二、聚力强化人才支撑,引才提技持续突破
一是重多元引才。巩固“四地十校”合作平台,“雄镇强匠”培育奖学合作高校增至12所。全年新引进高校毕业生1.27万人,同比增幅及考核完成率均居全市前列。新录用事业人员354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达30%。
二是重多方育才。完成新一轮“雄镇英才”紧缺人才培养工程选拔工作,申报及入选人数再创新高。甬江育才工程领军拔尖人才项目入选19人,甬江引才工程“人力资源领域”项目入选2个,入选数及入选率均居全市前列。新建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省级9家,新建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家,创建数均居全市第一。
三是重多措留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增量提质,全年120人次入选省、市各级新时代工匠队伍,其中“浙江杰出工匠”2人,“宁波大工匠”1人,占全市的1/4和1/2,1人获评“全国青年岗位能手”。“镇海区新时代工匠培育”成果及做法被《人民日报》报道,列入省委办公厅、省政研室刊物《政策瞭望》刊发的“共同富裕实践案例”,全省仅2个,全市唯一;入选宁波市共同富裕最佳实践案例培育项目,并代表全区参加由市委组织部牵头举办的“跑出加速度、奋进共富路”风采展示。“礼享大学生”上线应用端2.0版和治理端数字驾驶舱,累计用户超8万、访问人次数破68万,参加全市数字化改革“最新列”成果路演。
三、聚力筑牢稳定底线,除险保安扎实推进
一是持续强化社保基金安全。扎实做好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高质量开展“社保基金管理提升年”行动,完成违规参保、重复领待、死亡冒领等1400余人次社保基金疑点数据的核实整改。
二是全力保障劳资双方权益。深化劳动关系“和谐同行”三年行动,组建覆盖全域的劳动保障三支队伍,推进上线企业电子劳动合同数量居全市前列。加大欠薪执法打击力度,处理欠薪矛盾纠纷1500余件,追回拖欠工资近4800万元。新建1个标准化数字仲裁庭,劳动仲裁结案率95.3%,调解成功率80.1%,网络办案率43.3%。
三是加强风险源头排摸防控。对全区237家劳务派遣公司开展全覆盖检查,注销劳务派遣许可证13家,对55家存在不规范经营行为的劳务派遣公司责令限期整改。严厉打击技能人才评价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对41家单位开展联合检查,梳理问题清单并跟踪整改。建立重大工伤事故企业联合整治机制,开展后进企业促进行动,实地走访、约谈、警示工伤多发企业和建筑工地206家,全年工伤发生率降至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