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对话,折射出“与外商同行共进”的信心与决心——镇海区重点外资企业座谈会侧记
刚刚迈入龙年新春不久的镇海,斗志昂扬、激情勃发。前一天举行的“新春第一会”上,“一流作风当标兵、一流业绩作示范”的动员令已然响彻雄镇大地;元宵佳节前夕,区委、区政府又将全区外资企业的优秀代表们聚集到有着“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样板区”美誉的郑氏十七房,寄情美丽山水人文,畅谈政企协作大计。
有着浓厚开放基因的镇海,向来都是外商投资兴业的热土。过去的2023年,全区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6家,比同期增加8家,实际利用外资达1.4亿美元。截至2023年年底,15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我区累计投资项目22个,投资总额35.65亿美元,合同外资9.17亿美元。
不远万里奔赴镇海的外商,不仅带来了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还带来了开放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和全球化的视野,成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铸造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2022年,全区外商投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697亿元,创造利润总额超过40亿元,吸收就业人数约2.35万人。
如今,在镇海深入推进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科创强区、品质之城建设的关键节点,他们又与镇海同行。座谈会上,外资企业的负责人们纷纷亮出新年的新气象,不吝分享经验智慧、提出想法建议,字字句句牵动企业所需所求、关切镇海发展大局。
他们的话语里,展现了企业逆流奋进的韧性与活力——
2023年,全球纺织行业整体呈现下行态势,上市公司百隆东方股份有限公司身处其中、困难重重。进入2024年,得益于企业的坚持与创新,随着下游需求的回暖,百隆东方逐步迎来复苏。副总经理汪佩群表示,当前企业海外工厂开工率已稳步提升至九成以上,与海外客户对接洽谈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同在传统行业的金丰(中国)机械工业有限公司,则借力蓬勃发展的新能源汽车行业逆势前行,2023年实现了30年发展史上的最优业绩,同比增速超过30%。“大环境的确会让我们心生忧虑,但员工们的向心力很强,企业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很坚定,未来的发展远景依旧美好。”总经理曾盛明踌躇满志。
他们的话语里,满溢着对镇海优质营商环境的赞誉——
宁波特艾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唐俊这样感慨:“我曾在北京、上海、苏州、长沙等多地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如今来到镇海、来到蛟川街道,相关部门和当地政府给予的关心、帮助和支持,让我尤为感受深刻、感怀在心。”
英力士苯领高分子材料(宁波)有限公司CEO方梅珠有着同样的感触:“得益于区委、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镇海良好的营商环境,我们不仅没有被持续多年的疫情击垮,还在2023年接连投产两个重点项目,如今都顺利进入商业化运行阶段,这让我们的信心越来越足、动力越来越强。”
他们的话语里,显露出对镇海长远发展的殷殷期待——
“我们希望政府部门增加举办招商引资和交流对接活动的频次,以打消顾虑、增进了解、提升信心,让更多外商愿意来镇海投资。同时我们也希望政府部门给予存量外资企业更多扶持,引导它们以商引商,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宁波北欧工业园区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艇提出了多项务实的建议。
宁波乐金甬兴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鲜于志洪则从畅通产业链的视角出谋划策:“我们希望未来能持续增加码头泊位,深化化工园区内上下游原料供应内循环,完善相关资源配套保障,切实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外资企业和镇海的发展,从来就是“双向奔赴、相互成就”的过程。
面对企业展现的状态、提出的诉求,参与此次座谈会的相关单位现场逐一回应、明确表态:“积极开展跨部门对接协调。”“会后立刻着手商讨研判。”“无论是出资金还是出面协调,只要有需求,我们就去尝试推进。”“希望大家主动加入政府建立的社群和服务平台,我们会不遗余力地分享信息、提供帮助。”……
这绝不只是口头的承诺。如今,镇海已建立了外资企业全覆盖机制,打造了服务外资企业的“24小时国际窗口”,同时还不断优化全流程落地服务、释放优惠政策红利,每年兑现市级外资奖励政策1000万元以上、区级外资奖励政策400万元以上,持续增强企业的获得感和归属感。
一场座谈会,既是语言的交流,也是信号的传递、共识的凝聚。
期待着,面对新时代的新形势,外资企业能始终信任镇海、扎根镇海,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灵活的战略调整能力,敢于创新、勇于突破,在风浪与荆棘的考验下脱胎换骨、创造辉煌。
期待着,区委、区政府能以此为新起点,开展更多高效率的政企互动对话,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进一步彰显“与外商同行共进”的信心与决心,朝着“勇争一流”的目标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