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更多的公共资源留给居民——社区“三全”服务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发布日期:2024-12-05 08:52 来源:今日镇海
字号:
分享:

“社区延时服务太方便了!为你们点赞!”前不久,家住招宝山街道西门社区的王师傅下班后来到西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顺利办理公租房申请。原来,当天下午王师傅致电社区工作人员了解公租房申请的相关政策,但由于下班时间冲突,赶不及办理。17时半,王师傅匆匆赶到社区,没想到工作人员还等着他,让他很是感动。

王师傅的良好体验正是社区服务的一个缩影。2024年以来,区委社会工作部以社区为主阵地,开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积极探索延时服务模式。通过开展延时服务、青年夜校、社区夜访等工作,将党建工作延伸到各个角落,以“绣花针”的功夫推动基层治理工作走深走实,打通服务居民的“最后一米”,全方位满足辖区居民需求,着力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值。

“全天候”服务 错时、延时更暖心

早在2021年,我区便推出了“错时工作制”,通过社工轮流值班、社区移动设备全天24小时开机,全天候服务满足居民需求,填补服务的“真空地带”。2024年以来,为更好地服务居民,各个社区根据本辖区内居民的需求,推出了早晚以及周末节假日的窗口延时服务政策。

工作日,社区服务的时间早晚各延时半小时,周末及节假日则加设值班人员,为居民提供窗口服务,实实在在帮居民解决问题,有效地解决了许多上班族因工作繁忙而无法在工作时间办理相关事务的问题。

除窗口延时服务外,社区的网格“夜访问需”也正在行动。在蛟川街道镇电社区,“夜访问需”有个“特殊”的昵称——“周二夜访”。

“又到周二晚上了,心想着你们肯定会过来看我。”吃过晚饭,家住镇电小区的毛奶奶正静候着网格员上门走访。“毛奶奶,你受伤的腿好点了吗?”网格员张静蹲下身来替毛奶奶细心检查。据了解,毛奶奶是辖区内一位高龄独居老人,不久前摔伤了腿,是张静发现并拨打120急救电话将毛奶奶送往医院治疗,毛奶奶行动不便,张静也常常上门陪伴。

每周二的16:30—18:30,网格员们会通过两两结队方式走进辖区80周岁及以上的老人家中,以“重点走访”“矛盾接访”“阶段回访”三个板块,织牢织密居民群众全覆盖“服务网”。无论是生活上的困难,还是心灵上的忧愁,网格员们都会认真倾听,耐心解答,给予老人们最贴心的帮助和关怀。

“全方位”服务 网格巡查在身边

社区延时服务远不只是延时走访那么简单,群众需求在哪里,网格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为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区委社会工作部、区社会治理中心全面发动辖区内各网格开展“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暖百家心”行动,及时把脉民生诉求,做到快速响应、高效办理、及时反馈,不断提升网格化治理水平和成效,2024年1—10月,全区工作网格月均上报事件数64500件,均已办结。

其中,在庄市街道湖滨社区,有一群“不打烊”的社区服务队伍。12位网格员通过“1+3+N”组团力量发挥,以“网格长+网格员+志愿”的模式分组,采用“走、访、巡、查、调、处、报、宣”网格走访八法,已走访了2600多户居民,并通过走访发放“甬网服务连心”卡,建立了一份居民“需求清单”,实现为民“精准服务”。

“我家有两个儿子,带起来比较辛苦。好不容易有个周末,大人也想放松一下,但是市面上的托管或培训机构总是不太放心,我们社区是否可以提供类似服务?”湖滨社区网格员王明通过晚上的走访,了解到居民张女士的需求,并将需求汇总给了社区。

不久后,社区针对青年群体推出了“家门口青少年宫”项目,为家长群体“减负”。从2024年7月起,社区陆续推出了包括音舞、书画、潜能开发、科技创新等13门课程,到目前已连续开展了17期,150人次参与,孩子们不仅能在社区学到丰富的知识,还能结交新朋友、拓展兴趣爱好,让更多青少年在家门口快乐成长。

“全时段”服务 “夜生活”正精彩

2024年,在我区各社区的积极探索之下,多彩的“夜生活”也正在多点开花。招宝山街道顺隆社区开展了商务英语口语、环保手工、油画等课程,丰富多彩的青年夜校课程为辖区内的年轻人提供了更有意义的“夜生活”。

每周五,顺隆社区邻里中心开办的非遗缠花课准时开班。授课老师乐巧琼是90后非遗传承人,她说:“青年夜校的形式很好,下班后让我们一帮志同道合的年轻人有了发展兴趣爱好的平台,开启技艺传递和文化延续之旅。”据了解,2024年5月顺隆社区推出首期青年夜校课程,共开设五门课。

不只是年轻人,老年群众在社区同样也能享受到有趣的“夜生活”。招宝山街道总浦桥社区的声乐排练房里总是歌声悠扬,延时服务为社区文艺队的阿姨们提供了一个完美的排练场地,每天16:30—20:30,阿姨们都可以通过预约的方式来排练房练习。社区的延时服务,让这群热爱艺术的阿姨们利用晚上的空余时间,丰富自身的生活。

“依托前期的居民走访和实践探索,我区各社区建立起了全天候、全方位、全时段的延时服务制度,将更多的公共资源留给群众,让更多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服务、便利的生活,更大程度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