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856279270/2024-223200 | 主题分类: | 国有资产监管 |
成文日期: | 2024-12-20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区国资中心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区国资中心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思路
2024年工作总结
2024年,区国资中心紧紧围绕“一流作风当标兵、一流业绩作示范”行动目标,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国资国企深化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国资国企改革成效显著。
一是国资一体化监管关系加快顺畅。深化全区国资国企“一盘棋”的监管格局,加快部门、镇街道出资企业股权划转。理顺集团与镇街关系,确保改革平稳推进。
二是资本市场高信用评级矩阵全面形成。抓住区域债务颜色转换的窗口期,推动五大集团财务优化,2024年新增AAA企业1家、AA+企业4家,评级企业累计达14家。为项目承载、资金融通提供坚实保障。
三是国资国企综合实力稳步提升。通过两轮国企改革,优化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推动国企做强做优做大。2024年全区国企资产总额再次突破,主要指标实现“三升一降”。
二、高质量发展基础坚实
一是项目支撑保障更加有力。按照项目“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总体思路,明确年度项目清单和投资任务,保障甬江实验室区块、集成电路产业园区块、南岚湾区块、新城区块、招宝山区块、泥螺山围垦区块等重点区块的建设提质见效。
二是产业布局更加清晰。将“耐心资本”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助推器”,围绕区属企业主责主业,加快重点领域产业布局,聚焦绿色石化、金融、康体养老等重点板块,加强与民营资本、省属国企等合作。
三是招商布局更加优化。以国有基金群战略撬动社会资本投资,全年基金招商新增落地镇海企业3家,累计落地22家。新组建威远凤鸣基金、轨交镇威基金,其中轨交镇威基金为宁波大市区县级国有基金管理人获得区外资金投资的首例。
三、国资监管体系不断优化
一是推进主责主业集中。根据改革后明确的各集团业务板块,支持区属国企围绕主业,横向整合同类企业及同类业务,形成规模带动效应;纵向整合上下游企业业务,增强供应链,实现资产、资源、资金向优势产业、重点领域和优质企业集中。
二是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全方位梳理监管机制体制,按照企业管理层级充分授放权,精简审批事项达60%以上。国资中心2022、2023年连续获评“年度全省企业国有资产统计(财务决算)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宁波市仅有2个区(县、市)入选。
四、国企党的建设全面提升
一是深化党建引领,成效显著。组织参加省“走企!我们是‘浙’样的党组织”新媒体专题展示活动,共推选国企优秀案例作品5个。抓好党建带群团工作,实现三星级工会创建全覆盖。
二是紧盯内部融合,规范企业人事管理。围绕完善体制机制、强化人员管控,结合实际制定区属企业“三定方案”,完善薪酬绩效考评体系,严把中层选任和人员选聘关,完成国企人员及岗位调整。
三是压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常态长效高质量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高标准动员启动党纪学习教育,完成《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专题解读辅导培训,扎实开展规定动作。深化完善党工委主体责任,落实主体责任报告、民主评议等。
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区国资中心将继续深入贯彻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持续深化国企改革工作,切实维护国有资本安全,提高国企融资保障能力,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一、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一是继续推进国企优化重组。以国资集中统筹为重点,加快完善配套机制和工作流程,确保部门、镇(街道)、国企在项目决策、规划研究、资金运作等方面高效协作。
二是逐步完善国资监管体系。以国企风险防范为重点,完善国企授放权机制为重点,优化国资监管流程,提高监管效率。加强国企内部审计工作的统筹谋划,督促企业健全内控机制。
(二)全力推进国企提质增效
一是优化国有基金投资体系。减少重复投资和同质竞争,运用市场化思维推动基金管理运行机制改革,打造具有镇海特色的“科创+人才+资本”的投资体系,提高投资效率和回报收益。
二是拓展融资空间。稳步提升国企资本市场竞争力,发挥区域AAA评级主体作用,巩固AA+信用评级成果。积极谋划“三大工程”“两新两重”等符合国家导向的项目储备,进一步提高项目建设资金支持力度。
三是推进资产盘活与股权融资。指导集团公司探索盘活路径,提升资产效益,壮大国资国企基本盘。同时,狠抓优质项目招引,推动国有基金向股权融资模式转变,吸引社会资本助力我区产业布局。
(三)全面加强国企党的建设
一是继续推进国企强基铸魂工程。聚焦国企改革目标,优化党组织设置,提升党支部书记和党务人员素质,打通“双向交流”通道,组织基层“三个一”选树活动,培育党建“金名片”。
二是加大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立足企业发展,建立年轻干部储备库,动态培养100名年轻干部,形成培育体系。做好人员招录安置工作,强化转隶人员管理,修订人力资源管理办法,推进干部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规范企业出入境管理。
三是完善企业薪酬绩效考评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形成“招录规范、选任精准、考核高效” 的人事管理体系,强化对企业绩效考评的结果运用,健全工资总额、中长期激励的薪酬体系,保障国企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