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家人”靖州行第三站——新街村的幸福底色在哪里?

发布日期:2024-10-08 08:58 来源:今日镇海
字号:
分享:

在靖州县藕团乡新街村,不同人的幸福底色各不相同。

9月29日早晨,53岁的村民潘习捧起一把金黄的稻谷,端详片刻,她面露悦色。“除了稻谷,我还种了辣椒和重楼(中药材料),今年收成好得很!”

潘习说,自己每年就等两件事:一件是丰收,一件是外出打工的孩子回家过年。

新街村支委委员、会计杨昌生是土生土长的新街村人。在他记忆里,儿时的上学路是漫长而又青翠的。他说:“从前新街村不通车,步行2小时山路才能抵达县城念中学。走累了,就停下来看看路边的林海。”

2023年,村两委、驻村工作队、驻村乡干部以及部分党员群众等三十余人,齐心完成了新街村团寨道路“白改黑”工程。从烂泥路到水泥路,再发展到柏油路,现如今从新街村出发去杨昌生母校,只需20分钟的车程就足矣。

由杨昌生引路,“衣家人”志愿者走进了新街村的偏僻角落,为当地5户特困家庭送去大米、食用油和冬衣。这条通往山坳旮旯的小路,很久没有这般有人气,一路的崎岖清冷因为红色马甲的点缀,多了许多生机。

折返回村口,5岁的苗族女孩杨怡欣挡在了志愿者跟前,“你们能不能留一宿再走?”

见此情形,“衣家人”志愿者艾先生有些不舍。思索半天,他从爱心物资的麻袋里挑了件橙色小棉袄,披在了杨怡欣身上。

“这颜色喜欢吗?”

“嗯,非常好看!”

由于父母很早便去广东东莞打工,小怡欣打小由奶奶抚养长大。作为新街村为数不多的留守儿童,她成了苗族奶奶们的“团宠”。

“生得可爱,又不捣乱,乖得很,就是偶尔会想妈妈。看到你们,她肯定是想到在外打工的妈妈了。”杨怡欣的长辈龙一梅说。

正午,新街村逐渐变得五彩斑斓。

潘习与几位邻居一道,将刚收的稻谷均匀地铺在了礼堂前的空地上;龙一梅头顶彩虹纹头帕,为志愿者们送来了油茶和饼。

此刻,望着绿水青山,杨昌生似乎想到了什么,他喃喃自语:“远方有这么多人在关注我们,只要守住这绿水青山,新街村的日子就一定会好起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