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34号建议的答复
领衔人 | 沈刚 |
主办单位 | 镇海区住房和建设交通局 |
答复意见 |
徐方方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镇海城市道路绿化的档次和管护水平的建议”收悉,经我们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始终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遵循“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不断推进城市园林绿化项目实施,持续优化城市绿色空间和生态环境,精细化养护管理城市绿地。道路绿化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构建了城市绿化骨架,也充分发挥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舒适出行环境、丰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作用。为此,重点开展了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是实施高标准绿化,提升道路“颜值”。结合全市园林绿化行业考核要求,在道路绿化设计时,选用适宜当地环境气候的乡土树种,同时兼顾特色景观营造。例如,选用黄山栾树、高杆染井吉野樱、娜塔栎等或观叶或观花树种打造色叶观花景观路。2021年在宁镇路上打造全市首条以木本开花植物彩叶豆梨作为行道树,今年在中官路(金川路-镇骆东路)段又打造了以娜塔栎为行道树的景观特色大道。针对多个主要道路节点,着重打造完成“特色花卉景观节点(花境)”,增加景观小品,以提高辨识度。同时,在道路绿化景观建设或改造中,更注重将两侧防护绿地变身为不仅“看得见”而且“走得进”的绿化,推动防护绿地向休闲绿地转变,结合周边居民需求,通过增设绿道、休憩设施等打造成为口袋公园、甬小园等,将城市道路从单纯的“交通走廊”变成“街景空间”。如在中官路(兴庄路-逸夫路)南北两侧沿线、雄镇路、宁镇路等地,通过融入儿童友好理念、注重人文价值提升、完善休憩设施等措施,建起了多处口袋公园。近年来,实施的多条道路绿化荣获省市级荣誉,如杭甬复线威海互通连接线一期工程景观绿化先行段及后行段项目均获省风景园林学会优秀园林工程奖(施工)银奖,宁镇路二期、北环东路(世纪大道-东外环路)、明海大道等获宁波市“茶花杯”优秀园林工程奖。 二是推进精细化养管,巩固道路绿化品质。一是优化道路绿化管理维护机制。2022年底我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调整镇海区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管理维护体制的实施意见》,将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管维事权分为区级事权、区镇(街道)共担事权和镇(街道)事权三级,同时通过明确养管标准、逐年加大养管投入、强化考核标准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养管体系。二是推进行道树精细化养护管理工作。按照城市行道树精细化养护管理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实施了行道树精细化养护管理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2021年起在区管范围逐路段、逐点位、逐棵树进行全面摸排缺株补植行道树现状,建立补植计划、开展补植行动。到2023年底,按照计划完成了行道树补植工作,并对行道树缺株补植进行常态化维护,完成全区林荫路占比达85%。同时注重加强大树保护力度,尤其针对树龄二十年以上或胸径30cm以上行道树,特别是在城市建设施工中,严格落实大树保护措施。 三是加强养管力量和行业指导。近年来,由我局牵头组织举办了园林绿化行业专业技术交流培训班,除邀请省市区相关园林绿化专家授课外,结合我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实际,还要求区内园林绿化企业技术负责人或专家上台共同分享园林实务知识,通过对园林绿化养护考核标准、各季节园林绿化养护要点、大树移植技术、花境建植与养护等综合业务进行培训交流,进一步提升我区园林绿化管理人员和一线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近年来全区多条道路绿化养护荣获省市荣誉,如明海大道、宁镇路、中官路等多道路获省级绿化美化示范路称号;明海大道获2023年度浙江省风景园林学会优秀园林工程奖养护类奖项;中官路等连续多年获得宁波市园林绿化养护“茶花杯”奖。 尽管当前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诚如您所说,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该项工作任重道远。下一步,将结合您的建议,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以规划设计引领道路绿化高起点发展。目前市区两级已完成《宁波市生态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21-2035)》(初稿)《镇海区生态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22-2035)》(初稿)编制,将结合城市道路规划建立道路绿化景观体系。在树种选择上,将坚持适地适树、营造特色风貌、优化植物景观、注重生态效益四个原则,梳理道路景观特色,按照“一路一景”的思路,打造一批景观优异、生态友好、风格独特的道路绿化示范项目,拓展绿地功能,更好地服务市民健身休闲需求,实现“绿网交织林荫漫”的道路绿化发展愿景。我区初步计划在2035年,实现4条生态景观林带、5条一级城市景观大道、26条二级城市景观大道和多条郊野景观公路。同时,为科学有效处置园林废弃物,提高种植土质量,建议在市级相关规划中谋划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处置点,将“废料”经无害化处理转化为富有营养且安全环保的土壤改良基质,用于绿地养护。 二是建管并举打造镇海特色道路景观风貌。一是严格把好审查关,在各道路建设或改造前期,提前介入参与规划会审、绿化设计方案审查。根据《宁波市城市绿化条例》《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标准》等现行绿化相关法规和标准规范,严格控制道路绿地率指标、规范道路绿带设计、引导特色景观道路创建等。二是加强建设项目监管,在道路绿化建设中为了控制成本及保证存活率,严禁大树、古树进城,建议高大乔木从小规格起种,重点把控苗木、种植土质量,树穴施工,安全文明施工措施,现场管理等突出情况,加强隐蔽工程监管,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技术规程,规范工程各责任主体质量安全行为,针对工程特点,认真贯彻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各项工作。三是提升绿化养管质量,继续参照《浙江省园林绿化养护预算定额》(2018版),逐步加大区级事权与区、镇(街道)共担事权道路绿化的养护投入;借助宁波市智慧园林系统,加强园林绿化养护考核,督促养护单位严格执行《城市绿地养护技术规范》《城市绿地养护质量等级标准》等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把“绣花功夫”融入城市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中。同时继续开展专业技术培训与交流,持续更新、提高行业管理人员及园林绿化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 三是强化资金保障推动城市绿化发展新气象。一是创新资金投入机制,实行“以奖代补”考核模式。根据年度省市园林绿化工作部署进行任务分解,对于各镇街完成重点任务指标及区、镇(街道)共担事权所属的园林绿化设施养管考核排名情况,予以资金奖补;二是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深化城市绿地共建共管模式。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广泛投入,通过开展绿地认建认管认养、植树义务捐资捐物尽责等形式,鼓励和动员各类企业及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城市道路绿化增量提质的良好局面,着力提升道路遮荫功能,营造宜人的道路景观环境;三是提升资金使用效能,推动项目建成达效。高质量谋划,做好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进一步提高项目储备质量;高标准建设,加强项目建设进度跟踪,实施全过程绩效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