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075号提案的答复
领衔人 | 九龙湖镇联委、陈诚、潘鸣辉 |
建议内容 |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是一块体现旅游业服务水平的“金字招牌”,代表着一个地区旅游度假产品的最高等级。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8家,其中宁波市1家—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九龙湖旅游度假区2008年创建成为国家4A级景区,2014年获评省级旅游度假区。“十四五”时期,九龙湖镇以翠屏山中央公园建设为契机,提出了“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以下简称“国创”)的目标,但对标国创标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差距: 一是顶层设计谋划缺少“全局性”。九龙湖旅游度假区作为翠屏山中央公园最大的4A级景区,素有“宁波后花园”、“碧水仙踪,养心天堂”等美誉。“山水林田湖”赋予了度假区天然的资源优势。国创工作,必须厚植生态本底,遵循“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寻求度假区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最佳平衡点。目前度假区的开发建设缺乏顶层设计与整体统筹,区域内旅游景点少而散、旅游资源整合还不够,缺乏成熟的精品线路和完善的配套设施支撑,亟须通过制定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来优化完善。国创工作如何有效推进,把控品质,需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需要体制机制的保障,需要全区上下齐抓共管,协同推进。 二是文化挖掘打造亟需“系统性”。文化IP的打造一直是度假区的流量水龙头。九龙湖人文底蕴深厚,鱼山文化、红色文化、古越文化、青瓷文化、农耕文化、宗教茶禅文化等在此交汇,丰富的文化资源具备吸引客流的独特魅力。但目前度假区对于各类文化资源的挖掘提炼还缺少主题性、故事性、互动性、符号性,特色亮点有待提炼、体验形式还需创新。“镇海的微笑”、文种故里、鱼山·乌龟山遗址、唐朝小洞岙窑址、三圣殿龙窑遗址等地方特色文化元素缺乏标杆式旅游载体,文化资源深度开发利用还不足,区外游客的知名度和知晓率不够。 三是旅游产品开发有待“品质化”。近年来,九龙湖旅游度假区围绕“文化+体育+休闲”等多业态多层次综合定位,打造了九龙源、香山教寺、横溪特色街、孟家花海等旅游景点,承接了九龙湖半程马拉松赛、大学生音乐节、舞龙英雄会等文旅活动,但现有景点活动规模普遍偏小,游客多以半日游为主。对标国创标准,“住宿、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以东钱湖为例,辖区内有希尔顿、雷迪森等五星级酒店10家,国际连锁购物商场“开市客”以及韩岭老街、韩岭美术馆等景点。但反观度假区周边仅有开元度假村1家五星级酒店,高品质特色民宿(农家乐)等乡村度假产品偏少,网红打卡点多呈点状分布,尚未形成规模。 四是交通设施配套尚未“全域化”。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交通的便利与否是影响游客决策的重要因素。九龙湖旅游度假区位于镇海区西北角,距离宁波市中心27公里,宁慈线市域铁路及九龙大道快速路目前尚处于建设初期,对度假区引流尚需时日。度假区内各个景点分布相对分散,骑行、步行线路未有效串联,降低了游客的体验感,影响了度假区对游客的吸引力。 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对于提高九龙湖旅游度假区知名度和影响力、丰富全区旅游业态、促进旅游消费增长,提升镇海全域旅游综合实力意义重大。为充分抓住翠屏山中央公园建设契机,全力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加强顶层设计,科学擘画发展蓝图。秉持“生态为本、整体谋划、精心打造、有序建设”的开发策略,由区领导牵头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区文广旅体局、九龙湖镇等单位组建独立高效的创建机构,建立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强产业研究,将国创工作提升到区级层面谋划,编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在“环境整治、产品升级、载体设计、产业转型、品牌创建、服务提质”等方面提出明确发展目标与实施举措,全区上下一盘棋,科学有序推进。 二要深挖文化内涵,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用好文化资源是度假区升级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要加强文化传承与挖掘,依托鱼山文化、文种文化、青瓷文化、农耕文化等资源重点打造一批标志性的文化阵地、精品线路。要注重文化IP的精细化运营,通过撰写故事传说、拍摄短视频、编写主题歌曲等形式,展示文物遗存、乡风民俗、名人乡贤以及本土美食-譬如“九龙湖九大碗”,融入旅游形象、宣传口号,把文化故事植入游客内心,产生文化认同感,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三要聚焦项目牵引,提升旅游产品品质。旅游是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综合性产业。要加大文旅项目招引力度,重点开发四季九龙、秦山度假酒店等重点旅游地块,力争打造多元化、复合型的九龙湖特色旅游综合体,积极引导国有、民间资本参与九龙山庄、生态酒店、特色民宿等项目建设,加强田野研学、户外拓展等新型农文旅融合业态开发,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四要完善交通配套,促进全域旅游发展。进一步优化完善度假区及周边区域交通组织方案,加强度假区与周边区域交通主干线的连接,重点加快镇浦路、长应路等道路建设。建议景区开通观光车6--8辆,来回两个方向进行不间断行驶,打通景区、横溪村、秦山村的内部道路,串联重要景点、特色街区、特色民宿等旅游资源,免费为游客和行人提供便利、舒适的观光交通服务。同时建议开设观光车专用车道。以四湖连珠内线和少许公路游步道为基础,划定改造观光车专用车道,实行从景区路口至秦山景点的闭环管理。观光车开通以后,大景区实行适度交通管制,同时规范周边停车,确保交通便捷安全。严格控制进入景区的车辆的种类和总量,景区内根据道路交通状况、旅游淡旺季、农忙季、节假日及生态环境监测指标等不同时期交通状况,采取相应的交通管控措施,并适时公布、调整。 |
主办单位 | 区文广旅游体育局 |
会办单位 | 九龙湖镇、区农业农村局、区自然资源规划分局、区投资促进中心、区建设交通局 |
答复意见 |
九龙湖镇联委、潘鸣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九龙湖旅游争创“国字号”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我们研究,现答复如下: 九龙湖景区是国家4A级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也是市委提出翠屏山中央公园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镇海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融入翠屏山中央公园建设,启动九龙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九龙湖景区具备独有的多重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现实基础:一是文化资源相对充沛。多种文化交汇,拥有史前文化、古越文化、青瓷文化和红色文化等46处历史文化资源。二是生态环境十分优良。区域内森林覆盖率达65%,获评“浙江森林氧吧”;水系纵横成网,“四湖连珠”;574公顷的九龙湖省级自然湿地公园,是唯一的湿地公园。三是基础配套相对成熟。已连续举办六届九龙湖(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以及全国青少年皮艇球锦标赛等高端赛事,有五星级度假酒店、特色农家乐等不同层次餐饮住宿设施,是省级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省级帆船休闲运动基地。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文旅体+”融合发展和组团式布局,进一步加快落实九龙湖旅游度假区要素建设、完善文旅体服务、强化品牌宣传等任务,争取九龙湖旅游成功创建“国字号”。 一是规划先行,依托优势统筹推进。建立体系机制,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九龙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工作合力,科学有序推进创建工作。梳理区域优势,积极推进《镇海区分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九龙湖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开展九龙湖村、杜夹岙村、田顾村、中心村等四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谋划创建中心村、田顾村两个省级和美乡村达标村,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三级传导体系,做好空间资源要素保障。全力推进九龙湖“三横两纵”骨干路网体系建设,加快在建项目九龙大道快速路和宁慈市域郊铁路建设进度,积极推动镇浦路九龙湖段、长应路等工程谋划及开工建设,增强九龙湖旅游度假区对外交通联系能力,打造便携快速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 二是文化作魂,全面活化历史内涵。深挖九龙湖多元文化及历史内涵,依托青瓷文化,打造集研发、生产、鉴赏、游玩、推广普及等功能于一体的沐清轩青瓷文化基地和越窑青瓷非遗传承基地,促进非遗活态传承。依托鱼山文化,打造集城市书房、休闲餐饮、文化阵地等功能于一体的鱼山多功能城市会客厅,引入专业运营团队,并推出特色文创产品,促进传统文化价值转化。依托农耕文化,加快田杨陈稻海粮仓二期、恒大悦享田园建设,进一步深化“立体种养+文旅融合”模式,推动休闲农业观光采摘产业发展。依托鱼山遗址、吕岙遗址、应家遗址等九龙湖镇重要遗址的整体价值阐释与展示核心,建造九龙湖遗址公园(暂名),打造展示宁波地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窗口。依托“远古的微笑”陶片原型,开发设计“微笑标识”系列作品。 三是产业聚力,加快业态创新蝶变。以文旅深度融合为抓手,不断锻造业态融合发展新引擎。目前,九龙湖旅游度假区已打造“烟雨江南风景线”“四湖连珠风情线”2条精品路线,完成“九龙一日游”“自驾体验游”等旅游线路建设。持续推动农文旅体融合发展,通过“牧野型”咖啡吧、茶吧等乡村休闲新业态、新热点为切入点,深入实施以城市IP为核心的文旅品牌创建,建设九龙湖“美美与共”乡村新韵精品线等多条主题漫游精品路线,系统展示九龙湖乡村振兴战略。培育壮大“悦享花开”“湖山九龙”等一批具有烟火气的文旅市集,打造沉浸式的文旅体验新空间、镇海风味的文旅伴手礼,深谋跟着演艺、非遗、赛事“去旅游”文旅体验,全力培育文旅爆款。利用招商引资、品牌创建等手段,争取九龙湖生态酒店项目前期于今年第三季度开工,提升存量民宿项目,促进“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集聚发展,推动供给侧与需求侧紧密对接、良性互动。 四是创新宣传,提升公共服务品质。围绕九龙湖旅游度假区形象定位,抓实服务供给,联合九龙湖镇开展农家乐(民宿)经营能力提升培训,强化相关场所产品营销、民宿运营、商务礼仪、咖啡制作、烘焙知识等经营能力培训,为游客提供更优的“品质化”乡村旅游服务。坚持“传统媒体形象宣传”和“新媒体内容传播”两手抓,联动宣传、互为补充。通过撰写故事传说、拍摄短视频、编写主题歌曲等形式,精细化运营九龙湖文化IP,通过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以及《旅游时报》、浙东南旅游联合体等专业媒体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积极宣传推广展示文物遗存、乡风民俗、名人乡贤以及“九龙湖九大碗”等本土美食,融入旅游形象、宣传口号。坚持“走出去”开展推介,组织举办或积极参加各类旅游博览会,并利用相关推介会、投资说明会等适宜场景中加入旅游度假区的元素,努力提升提高九龙湖旅游度假区知名度。 感谢您对镇海文化旅游体育事业的关注和支持! 宁波市镇海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