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推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 我区打造家门口“幸福养老圈”
在庄市街道中兴社区,87岁的张奶奶迎来了晚年生活的一抹温馨亮色。社区内的居家养老服务站与自家家门不过数十米距离,满眼都是熟悉的街坊和环境,让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安心与自在。
这正是“养老不离家”梦想照进现实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我区积极响应老年人对家门口幸福晚年的深切期盼,创新性地推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将养老机构的服务功能巧妙融入社区之中,依托现有的社区资源,如服务设施、邻里关系等,为老年人构建起一个集专业护理、日常照料、心灵慰藉、老年助餐及居家上门服务于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享受专业、便捷、温馨的养老服务,真正实现“家与养老的无缝对接”,让爱与关怀触手可及。
嵌入式养老有什么独特之处?“养老不离家”“离家不离社区”怎样实现?如何让养老更有温度?连日来,深入探访多家嵌入式养老机构一探究竟。
专业UP!把养老院搬到“家门口”
上午9时,中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内已是一片热闹景象。老人们排队等候,进行日常的健康检查。“我每隔几天就会来测测血糖,这里的专业护理人员会耐心地告诉我怎么调理饮食。”73岁的吴小芳奶奶笑容满面地说。为了方便老人们出入,社区特意设置了两个出入口,与芳辰丽阳小区无缝对接,让服务更加贴心。
自2020年起,服务站与庄市九如城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据中兴社区党委书记许晓凤介绍:“最近我们还对社区的闲置空间进行改造,打造居民专属的‘小芳食堂’。”
人老了,最怕的是生病。中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对面就是庄市街道佩珍医院,老年人在享受养老服务的同时,也能获得专业的医疗咨询和疾病防治服务。无论是日常的体检、健康咨询,还是紧急情况下的医疗救治,都能在这里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活动UP!退休比上班还忙
先将面皮压扁成圆形,把馅放在中间,最后慢慢收口……9月中旬,在骆驼街道盛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一场别开生面的冰皮月饼制作活动正在进行。徐云芬奶奶和老友们围坐一堂,享受着动手制作的乐趣。“以前都是买月饼吃,现在能和朋友们一起做,感觉特别不一样!”徐奶奶笑得合不拢嘴。
在盛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老年居民不仅可享受短期照料、助养理疗、社交休闲等公益助老服务,还可通过定期举办的健康课堂、手工沙龙、兴趣社团等活动,加盟志同道合的“朋友圈”,尽享友情。
走进服务站,顿觉宽敞明亮,心理咨询室、休闲活动室、日间照料室、舞蹈室等多功能室一应俱全。一阵阵悠扬的歌声从活动室传出,4名老人正在排练戏曲。“我很喜欢唱歌,退休后经常约朋友们一起吹拉弹唱,但是到公园里免不了风吹日晒。”退休老人钱凤敏说,自从盛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重装使用,老人们唱歌就有了固定点。“大家聚在一起,有事做、有事忙,退休生活丰富多彩,整个精气神都焕然一新。”钱凤敏说。
服务站另一角是清爽宽敞的老幼共享客厅,午后,孩子的笑声不时在照料中心响起。一头连着“朝阳”,一头连着“夕阳”,实现“一老一小”共融。
功能UP!打造“15分钟”助餐网
年满60周岁的居家老年人就可以到“家门口”的老年食堂吃饭,80岁以上老人每餐还可贴补3元……11点,钱凤敏和朋友们结束排练,一个个装有红烧带鱼、三鲜羹等饭菜的餐盒已在楼下整齐排列。
“餐盒由‘老友社’老味道食堂统一配送到服务站,考虑到有一些老人想在站点集中用餐,我们就留一部分在站点。”一到中午,盛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工作人员张丽芬就忙碌起来,清点数量、堂食保温、配送上门,她都记得很清楚。
针对身体原因不便出门的居家老人,如何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米”?为老年人提供助洁、助餐等居家养老服务,也是嵌入式小微机构的重要使命。
作为我区“乐养镇海,爱有滋味”助餐项目骆驼街道区域性中央厨房,“老友社”老味道食堂集堂食、送餐、自助点餐、公益活动、美食课程等功能于一体,辐射街道的15个助餐点,为全街道老人打造“15分钟”助餐服务网络。
据悉,“老友社”老味道食堂每日服务600多名居民。在堂食开始前,食堂工作人员会将近百份餐盒,送至静远社区、盛家社区、箭港湖社区等区域助餐点,再由志愿者爱心送餐或老人自取。
据统计,截至目前,镇海区已建成嵌入式小微机构3家,在建3家,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一体化委托专业机构运营点位数达38个,惠及老年人近4万人。“老年人不仅需要贴心的照护,更需要家的温情,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也将长期作为主流养老方式。”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