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站里话共富 架起服务“连心桥” 庄市人大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发布日期:2024-10-10 08:40 来源:今日镇海
字号:
分享:

图为永旺稻田。

乡村振兴怎么干?庄市街道人大工委给出的答案是:改革再深化。立足未来乡村建设,庄市街道人大工委强化“三支队伍”建设,以永旺公路为轴线,串联起勤勇、永旺、光明、万市徐四村,助力建设“四村一线”乡村振兴示范带,构建乡村宜居与产业赋能相互支撑反哺的良性循环系统,打造共同富裕乡村样板。

搭建平台,以“三团”力量激发活力

“有了它,我们‘听农情促督改’更方便了,工作起来也更有底气,能更多地发掘农村发展中的问题,实现‘边督边改’。”这是来自勤勇村的区人大代表罗庆华对永旺乡村振兴助力站的最深感受。

2024年3月,永旺乡村振兴助力站揭牌成立。庄市街道人大工委以此为抓手,紧扣中国式现代化中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大课题,积极扛起基层人大在乡村振兴中的使命担当。

“目前光明片区代表联络站、永旺村乡村振兴助力站、万市徐村烘谷中心点及勤勇村镇红先锋民情直通点已实现了站点互联。通过这‘两站两点’,我们将把工作网络全面覆盖到‘四村一线’乡村振兴示范带。”据庄市街道人大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助力站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工委还同时成立顾问团、智囊团、助跑团“三团”队伍,吸纳了许多有经验、有专长、有热心的各界人大代表广泛参与,为乡村振兴引来了“一池春水”。

“三团”队伍进站后,各项工作迅速开展起来,很快就乡村振兴共富资金项目的合作签订了协议,将在未来5年投入50亿元的共富资金。

此外,助力站还倾听农创、青创、科创群体在乡村创业的期盼,跟进农村基层治理反馈。“我们将聚焦乡村创业群体、农村商户群体、新市民群体的需求,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宁波人大乡村振兴助力(庄市)站站长郭诚军说。

共商共建,以“人大”力量为民服务

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让乡村居民拥有更好的环境,过上更舒适的生活。

如何提升村民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宁波人大乡村振兴助力(庄市)站打通上下沟通路径,聚合各方力量,制定落实“五联议事法”工作机制,使得助力站成为了乡村振兴的“连心桥”“议事厅”“推进器”。

“村内总是拥堵,不仅路边车辆随意停放,消防通道也易出现堵占情况,村民的生产生活有安全隐患。”2024年年初,勤勇村同心自然村的村民代表就农村人居环境问题,向助力站发出“求助”。收到信息后,助力站第一时间将社情民意上传至联络站,汇总梳理上报。

庄市街道人大工委迅速牵头组织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街道交警中队等部门进站,与勤勇村村内党员、村民代表面对面交流,就甬江、同心自然村停车难问题开展督事活动,共同“问诊”“排雷”“赋能”,破解农民急难愁盼问题,最终确定设置甬江、同心停车收费系统,以此解决村内乱停车、停车难问题。

截至目前,甬江村停车位增至560多个,新增同心村村口集中停车位150个、村内划线停车位100余个。村内停车压力大幅减轻,不仅提升了村民居住幸福指数,也保障了消防通道畅通与村民生产生活安全。

如今,勤勇村村道干净整洁、民房错落有致。面对这一喜人景象,村民不胜感慨:“同心村的停车难问题得到缓解后,村子里的路通畅了,大家的心情也更舒畅了。”

引才引智,以“三农”切口助力共富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造血者”。为此,庄市街道人大工委扎根“乡土”,积极培育、引入乡土人才,为“三农”工作开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增添力量。

庄市街道有着广袤的种植沃土,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作物生产面积约1600亩。郑荣希便是埋头其中的一位种植大户。多年来,他学习各类蔬果的种植技巧,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在街道人大的推动下,他的烘谷工坊“变身”成了人大联络点。在此处,他积极参与乡村治理,还将所学的新型农技毫无保留地进行推广,带动周边农户共富,目前累积开展培训班次51次,受益农户达1100人次,示范推广范围内的结对帮扶农户161户,示范带动面积达1700多亩,人均收入增长20%以上。

不仅如此,街道人大还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发动“大学生到村、能人回村、企业家进村”参与创建工作,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其中,区人大代表、镇海农商银行董事长童芳琴便通过银行白名单,为乡村创业群体、农户、微商和新市民提供信贷支持。

庄市街道人大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实践,同时发挥人大代表示范带动作用,能够充分激发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唱响乡村振兴共建共享的“大合唱”。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