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沈尧伊还乡探访,感受“海丝文化”“海防文化”“红色文化”

发布日期:2024-01-24 09:22 来源:今日镇海
字号:
分享:

图为沈尧伊在招宝山上留影。

图为沈尧伊作品。

东海之滨,甬江口岸,底蕴深厚,名士咸集。镇海,凝聚着历史的雄浑张力,焕发着城市的无穷生命力,内外兼修、动人心扉。

陆续走出贺友直、华三川、沈尧伊等知名连环画家,精心谋划建设连环画主题综合性美术馆,建立中小学连环画插图艺术传承基地……在品质之城建设基底上开展的“连环画之都”打造,更是让镇海熠熠生辉。

日前,“新征程 新篇章——第八届全国架上连环画展览”参展作品复评工作在镇海开展,借此契机,著名画家沈尧伊首次还乡探访祖籍地镇海,游览招宝山、镇海中学等文化地标,感受镇海“海丝文化”“海防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

沈尧伊,1943年生于上海,祖籍镇海,是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和美术理论家、教育家,也是镇海当代艺术史上最为重要的美术家之一。1966年,他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先后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直以来,沈尧伊都深耕在版画、油画和连环画的创作、教学事业中,曾长期担任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主任,现任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名誉主任,其代表作品有版画《跟随毛主席在大风大浪中前进》《鲁迅与青年》;油画《而今迈步从头越》《革命理想高于天》;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烽火里程》《战地日记》等。其中,《地球的红飘带》曾荣获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金奖、首届中国优秀美术图书奖金奖等十余个重要奖项,影响极为广泛。“以长征精神画长征”是对沈尧伊艺术人生的一个重要概括。

“有这样的环境,市民群众想要创作、阅读、学习,大可以来此。”在听完镇海科技文创中心的介绍后,沈尧伊对这个总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集科技、教育、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表示充分肯定,也对镇海高标准推进的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等文化地标项目建设连声称赞,“交关好!”

看着设计精良的科技文创中心,回想当初的创作场景,沈尧伊感慨道:“很久以前,我画画是在一间小小的、西晒的卧室,经常画着画着,太阳就把我‘晒’到房间门口。其实也不单单是为了躲阳光,还因为房间里铺满了画,为了继续创作,我只能让自己一步一步向外退。”

丰富优质的文体供给,发展壮大的文旅产业,如今的镇海,坚持守正创新,正着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先行示范区,以中国式现代化赓续古老文明,在古今交融中推动文化繁荣。

海上丝路的起碇港和古战场为招宝山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迹,看着历经过无数场战火洗礼的威远城,沈尧伊多次举起手机拍摄记录。

“目前为止,我没有见到过一幅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长征时期的照片,红二方面军有8幅,红二十五军有7幅。”沈尧伊说,“我画长征,就是因为这样一部由无数共产党员用生命谱写的诗篇却极少有图像资料留存,我想为现实创造形象的长征历史,给未来创造历史的视觉形象。”

要画长征,就得先在这条路上走上一遭,感受无畏、坚韧与不朽的精神。沈尧伊用一生画长征,他不是红军,却五走长征路;他没有刀枪,却手握画笔,沿着红军踏过的足迹,高高扬起一条弘扬伟大的鲜红飘带。

1994年,历时整整6年时间,上下两部分共五册926幅画,由沈尧伊编创的中国连环画史上里程碑式作品《地球的红飘带》正式面世。作品以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和情节、鲜明的人物和群像构筑起长征的视觉史诗,首创了多角度、全方位表现长征的艺术方法,绘就出红军长征的壮阔画卷,闪烁出人性的光辉,激励与感动着每一位观者。

令人惊讶的是,尽管这位老艺术家已是耄耋之年,但依然精神矍铄、身姿矫健。“任何工作,如果能够成为事业的话,那就是神圣的。我热爱我的连环画事业,如今,我仍旧坚持每日作画8小时以上。”他笑着说,在人类诞生之初,美术和音乐就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可以用连环画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重温峥嵘岁月,将过去的历史和独特的味道呈现出来,是他的毕生追求。

“如果说我们党领导中华民族走向复兴是一支雄伟的交响曲,那么长征就是其中的重要乐章,正成为文化的精华不断流传。”他在一次采访中说道。

苍松如盖,池鱼唼喋,来到镇海中学,走过大成殿、校史馆等地点,感受尊师重教的最好表达和自强不息的红色基因,看着丰富多彩的校园和多才多艺的学生,沈尧伊连连称赞:“拥有才干,成为天才,最重要的因素是热爱。因为热爱,所以无惧任何困难。”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时代的新征程中,沈尧伊坚持创作初心,走在艺术的长征之路上,而镇海,正全力推动文化传承赋新,大力打造“连环画之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迈步走向更高水平的文化繁荣。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