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国字号”荣誉背后:镇海“中国琵琶之乡”文化底气从何而来?
图为2023中国音乐小金钟——全国琵琶展演开幕式音乐会现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关于琵琶,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白居易的《琵琶行》,将琵琶独特的音韵之美描绘得淋漓尽致。
与其同时代的王翰则有诗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其表达了戍守边关的将士豁达、豪迈的气度与情怀。在居民庭院或边塞驿馆,在行船或军旅中,都有琵琶音乐与其和之。
遗憾的是,自唐以后,作为民乐之王的琵琶日渐式微。然而,穿越千年的国乐风,在“中国琵琶之乡”——宁波镇海,关于琵琶的“文艺复兴”正在上演。
(一)
一定程度上来说,今天的镇海折射了镇海历史,琵琶基因深植其中。
循着历史脉搏,千帆过尽的招宝山之侧,驶向古海上丝绸之路的商船从这里出江入海。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镇海港又成为宁波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区。
开放的城市品格和仁人志士英勇抗倭、宁波帮商人坚韧进取的精神,共同构成镇海这座城市的精神价值底座,融入城市砥砺奋进的发展史。
近年来,我区持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海丝文化”“海防文化”“商帮文化”“红色文化”“科创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渗透、融合发展。其中,琵琶为加强品质之城建设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能量和酵母,恰恰在于发挥了“精神价值底座”的引领性作用。
国内多位著名琵琶大师都与宁波有着深厚的渊源,尤其是镇海,出了三位国内顶级的琵琶大家:王范地、王惠然、刘德海。
王范地,祖籍镇海,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中国第一位琵琶研究生导师,在中国当代琵琶界是一位宗师级人物,是集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于一身的第一人。
“柳琴之父”王惠然,也是镇海人。他是琵琶“四指轮法”的首创者,《彝族舞曲》被评为20世纪世界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同时他也精通民乐队表演指挥,相当于一名民乐全才。
被誉为琵琶大师的“镇海女婿”刘德海,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他改编的传统曲目《十面埋伏》轰动中外,一曲琵琶挑动千军万马,踏破日月长河。
后人尊称他们为中国琵琶三杰,他们的音乐成就使得镇海成为琵琶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二)
2019年,中国音乐小金钟——全国琵琶展演落地镇海。这是中国音乐家协会多年来持续开展的一项品牌性活动。
随着“小剧场”迎来“国字号”,国乐之美在这座城市中绽放出盛大的光芒。
两年间,王惠然作品回乡音乐会、“回响——琵琶大家王范地经典作品回乡献演”、“小金钟”获奖选手巡演等一系列高规格的活动相继在家门口成功举办。
2020年起,镇海先后创建了17个琵琶教学传承基地,数量高居全市各区(县、市)之首。
2021年4月,镇海区艺术实验小学打造特色音乐课堂,在日常课程中增设琵琶精品特色课程。
全国首创“警花”琵琶乐社、媒体人琵琶乐社以及由清一色消防救援人员组成的男子琵琶乐社,逐步形成“一地一品”的琵琶基地格局。
……
彼时的镇海,正意气风发地向“国家队”挺进。
2021年,镇海正式启动 “中国琵琶之乡”的创建和申报工作,并将其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写入了区政府工作报告。
为了支持这一目标的实现,区政府还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琵琶人才培养和琵琶传承基地及展陈中心的建设。
“家家有酒讴且歌,醉来月下弹琵琶。”通过实施“看见琵琶”“听见琵琶”“悦见琵琶”三大行动,我区将琵琶元素融入城市肌理,不仅为琵琶艺术爱好者提供更多的机会,也向广大市民敞开大门。
2021年9月,中国音乐家协会正式向镇海授予“中国琵琶之乡”称号。
(三)
大暑已至,万物极盛。
宛如置身热烈而奔放的盛唐,7月24日晚,暌违四年的2023中国音乐小金钟——全国琵琶展演开幕式音乐会在镇海大剧院举行。
吴玉霞、杨靖、周韬等众多琵琶演奏名家,以重奏、协奏、齐奏等形式,在指尖上穿越千年,用手中的琵琶展现新时代琵琶艺术的发展成果与力量。
一片“大珠小珠落玉盘”声中,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宋飞和区委书记、区长林斌共同揭牌,“中国琵琶之乡”的牌匾异常耀眼。
这也与我区引入的优质资源完美契合。
让琵琶从“小众”走向“大众”,推动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再发展、再创造是必由之路。
为此,我区同辽源市、济南市等地深入沟通,交流关于“中国琵琶之乡”建设、中国音乐小金钟举办等相关经验,以实现互相借鉴。
为提高琵琶艺术水平,我区聘请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暨琵琶学会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吴玉霞担任首批文艺大师,聘请市琵琶学会副会长陈丹丹担任文艺新秀,并在骆驼街道文化站设立文艺大师工作室和文艺新秀工作室,以指导和培训本地文艺工作者。
著名琵琶演奏家傅丹退休后承担起宁波全民艺术普及的责任,多次来我区普及琵琶艺术和美育,让琵琶像种子一样生根开花。
此外,我区积极引进专业的琵琶艺术人才,与区内其他琵琶艺术教师合作,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幼儿园、中小学、高等院校、老年大学的规范化、立体化的培训体系。
琵琶演奏团队还频频参与口述历史专题片、镇海区宣传片、“中国琵琶之乡”春节主题短视频等影片拍摄,琵琶已成为镇海城市形象的一大文化名片。
上至六七十岁的退休老人,下至五六岁孩童,都流连于琵琶教学基地。7月20日,镇海琵琶弦文化展厅的全面建成开放,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欣赏和学习琵琶艺术的场所。
乐韵无尽。2023中国音乐小金钟——全国琵琶展演,这一盛大的琵琶聚会,既是阶段总结又是新的开始。
我区坚持把琵琶艺术推广作为品质文化之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持续提升“中国琵琶之乡”影响力和美誉度。相信通过各方的努力,这位“国家队选手”,必将迎来更加繁荣和璀璨的未来。
正是因为有了底气和实力,“到2026年,基本建成精神品格鲜明、人文品韵十足、生活品位多元的文化之城。”任重道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