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958116/2023-201323 | 主题分类: | 科技,其他 |
成文日期: | 2023-04-27 | 体裁分类: | 通知,其他 |
发布机构: | 区科技局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宁波市镇海区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印发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的通知
各镇(街道)科协、区级各学(协)会、企业科协:
现将《宁波市镇海区科学技术协会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现将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
宁波市镇海区科学技术协会
2023年4月27日
宁波市镇海区科学技术协会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
2022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区科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创镇海”“122”千百亿产业发展的工作部署,按照“四服务一加强”工作职能定位,进一步深化科协系统改革,扎实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工作,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助力镇海争创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先行示范区。我区成功入选2022年全市唯一的“科创中国”浙江省级试点县(市、区)。区科协获评区(县、市)科协中唯一的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主要工作有:
一、实施引才融智行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凸显新成效
(一)院士高端智力引进工作有新成效。柔性引进院士专家资源,全年新建、转建市级院士工作站(院士科创中心)2家,即宁波安力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王博伟院士工作站、宁波银亿科创新材料有限公司王一德院士科技创新中心。镇海籍包为民院士莅临宁波智能装备研究院生产基地指导工作。镇海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朱志伟院士工作站召开乡村规划专委会学术交流会议。制定了《镇海区博士创新站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新建博士创新站15家,其中5家获评市级博士创新站。
(二)“科创中国”试点工作有新突破。积极申报并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县区建设,与6家国家级学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助力区域创新发展。组织专家开展企业技术问诊,大连理工宁波研究院、中乌新材料研究院等科技服务团深入区内企业开展技术问诊活动,努力打通科技服务供需通道。继续推进“科创中国”双碳产业科技服务团与区内企业的技术需求对接,助力启迪科技园(宁波)创新基地入选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承办了2022年“科创中国”工业互联网与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和“科创中国”宁波关键基础装备(紧固件)创新发展论坛,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联合承办宁波市第十二届学术大会分会场活动。
(三)海外项目和人才资源引进工作有新进展。承办“海智宁波之旅”暨全球招才引智英国站活动以及Go China“云上中国行”--走进宁波。通过系列活动的举办,成功搭建起高科技企业交流的平台,集中展示了一批优秀科技成果和产品,推动了技术成果对接。
二、实施科普惠民行动,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高取得新进展
(一)进一步增强科普服务能力。围绕到2025年全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达到20%的工作目标,紧紧把握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当前工作重点开展科普工作,重点抓好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五大重点人群,分类推进载体建设,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面对新冠疫情来袭,大力推进疫情科普工作,普及防疫相关知识。精心组织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大型活动,承办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和全国科普日宁波主场活动,举办科普五进惠民活动75场,4.3万人次参与线上线下科普活动。科普基地活动亮点纷呈,宁波植物园开展“建党百年·草木滋华”科普展、“第六届钟观光科普活动月”等系列活动,并被省科协评为优秀科普教育基地。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被评为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建成了全市首家自然灾害主题体验馆,对公众了解地质灾害、水利防汛、地震应急等方面自然灾害相关知识、提高自我应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开展四川凉山州金阳县对口协作工作,资助金阳县春江中心学校科普馆建设,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全力助推青少年“双减”活动。联合区教育局等部门,助力“双减”,扎实推进科普进学校、进社区活动,举办第十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第九届少年儿童“七巧科技”创意拼图比赛等科技类比赛,形成了“ZSTalk镇科学脱口秀”、区老科协“科技助学”等工作品牌,为区域内青少年假日活动提供了新助力,受到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欢迎。宁波赫威斯肯特学校获得OM世界赛高中组冠军。各科普基地针对青少年群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宁波植物园推出“植物标本”制作课堂,区级科普教育基地至源农场持续开展形式多样、新颖活泼的青少年稻田农耕科普系列活动,并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作宣传推广等。全区科普基地全年累计接待青少年40余万人次。
(三)积极推进科普信息化工作。为使更多的中老年人体验到信息化、智能化科技成果,联合移动公司、民生银行、区教育局下属成校等单位,深入开展中老年人智能手机操作技能普及培训工作。全年培训1.36万人次,远超9000人次的年初任务指标。考虑到线下培训容易受疫情影响,骆驼成人学校培训点积极探索智慧助老服务新形式,通过短视频这一载体向中老年人普及智能手机操作技能,一度在老年群体中风靡。同时,积极发动老年人参加宁波市老年人智能手机运用线上有奖知识竞赛,参加人数达近2000人。
三、实施科技聚力行动,科技人员的精神家园进一步营造
(一)着力提升服务科技工作者水平。2022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期间,举办宁波市巾帼科技创新赋能平台成立仪式,依托该平台承办宁波市巾帼科技创新攻关项目“揭榜挂帅”活动、镇科学脱口秀之“离心力与天体运动初探活动”活动等。推荐女科技工作者参加区妇联巾帼会客厅活动。为科技工作者开展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等活动提供资金保障,下达科协资助项目资金33万元,4个项目获得市科协资助。认真组织开展第三次宁波市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工作,发动区内科研平台、学校、医院、高新技术企业的300余名科技人员参与调查。
(二)大力推进海外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在2022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宁波主场活动中,市委人才办与市科协共同为“宁波市海外科技工作者之家”授牌。依托宁波人才之家载体资源和启迪全球科创网络资源,该平台由宁波启迪科技园作为具体运维方,组建日常运营团队,打造专属空间,同时引入一站式科创服务联盟,打造集学术交流、成果转化、项目路演、联谊休闲等多功能的海外科技工作者人才集聚和综合服务平台。
(三)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宁波帮博物馆被授牌为“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科学文化与科学家精神宁波研究基地”,成为宁波市唯一的一家研究基地。联合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举办“共谱山海情 镇海籍院士特别展”。由区委宣传部、区新闻中心出品的广播人物传记《倪光南》在FM95浙江经济台、喜马拉雅APP同步播出。贵驷小学深度挖掘院士校友贝时璋事迹,将红色思政课堂搬进学校校史馆,带领学生追寻贝时璋院士的脚步,了解他“力争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的一生。
(四)积极举荐优秀科技工作者。推荐科技工作者参加市“最美科技追梦人”、区巾帼建功标兵等各类奖项评选。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李鑫钢教授获评2022年宁波市“最美科技追梦人”提名人物。宁波中科毕普拉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上榜中国科协2022“科创中国”系列榜单--新锐企业榜子榜单。组织开展了2022 年度全省农民技术人员高级职称申报工作。
四、实施群团改革深化行动,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得到加强
(一)加强科协组织政治引领。积极组织各级科协组织学习传达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召开区科协第十一届二次全会议和3次常委会会议,选举新任区科协挂职副主席。做好市科协十一大代表和委员候选人推荐工作。
(二)加强企业科协组织建设。积极打造科技工作者美好家园,倡导高新技术企业建企业科协,新建企业科协组织9家、园区科协1家。组织和指导区级学会、企业科协等举办高层次的学术论坛以及常态化学术交流活动30余场。
(三)充分发挥“三长”的作用。着力建立健全三长带三会“四个一”工作机制,即:“三长”在学(协)会中确保有一个以上结对联系服务点、在所在学(协)会中每年至少作一场科普报告、每年为学(协)会解决不少于一项实事或难题、每年参加学(协)会工作交流会不少于一次。全年累计开展“三会”活动120余场。
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区科协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按照“四服务一加强”工作职能,进一步深化数字赋能工作,深入推进“12111”工程,即助力建设“科创中国”宁波中心,再创2家市级院士工作站(院士科技创新中心),开展中老年智能手机普及培训1万人次,创建博士创新工作站10家,创建园区(企业)科协10家,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科创强区、品质之城”提供科技支撑。重点任务有:
一、建好人才之家,在服务科技工作者上展现新作为。深化科技工作者思想引领,着力把科技工作者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按照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的要求,组织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学精神、明方向、知使命,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广泛深入开展科学家精神宣传展示,营造崇尚传承科学家精神的浓厚氛围。注重丰富活动载体,策划开展系列活动,引导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充分利用科协官网、官微等宣传媒介,组织“最美科技工作者”、“科技追梦人”等优秀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系列宣传报道,不断提升对科技工作者政治引领的常态化和实效性。进一步服务和利用好现有“院士之家·青英荟”、“人才之家”、“海外科技工作之家”、“巾帼科技创新赋能平台”等人才平台的作用,服务好科技人员,为科技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的舞台。
二、走好融合之路,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上打造新亮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服务科技经济深度融合是新发展阶段对科协组织的新要求,区科协将汇聚跨界创新资源,拓宽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渠道,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断推动“四链融合”,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新贡献。深入推进“科创中国”宁波中心、镇海九龙湖产业创新服务中心建设,承接中国工程院化工学部院士专家镇海行活动,加强与国家级学会的联系合作,引进高端智力,服务地方经济,努力打造融合范例。借智借力,大力推进院士工作站(院士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千博助千企业”活动,计划新建市级院士工作站(院士科技创新中心)2家,新建博士创新工作站10家,依托建家院士及其团队,建立企业服务平台。开展常态化的项目路演、成果推介、产学研合作活动,计划举办各类成果转化对接活动近百场次。深入开展“企会协作”、“金桥工程”和“村会结对”等工作,服务企业,服务“三农”。深入实施“海智计划”,举办中英云上对接会等活动,促进海外人才来镇创新创业。
三、做强科普之翼,在服务公民科学素质提高上取得新成效。积极营造科普生态,围绕到2025年全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达到20%的工作目标,强化部门联动,重点推进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五大重点人群素质提升,提高科普精准化服务水平。大力促进科普传播,精心策划组织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重大活动,着力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普信息化服务阵地。联合移动、成校等单位继续开展智能手机普及培训工作,年培训量达到1万人次,同时举办全区中老年智能手机操作技能比赛,在全区中老年中掀起学习智能手机的热潮。深入实施百场科普报告进村、企业、学校、机关等活动,在做好村、社区科普画廊等传统科普的基础上,依托“抖音”等新媒体加强科普宣传工作,开展防范网络电信诈骗科普宣传,增强老年人自主防范意识。建强科普专家队伍,继续推广“科普大使”工作品牌,用好辖区科研院所密集、科学大伽资源多的优势,以及“三长”(学校校长、医院院长、农技站长)等科普专家,积极开展科普活动。
四、凝聚科技之智,在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上实现新突破。重视发挥科技工作者“智库”作用,动员科技工作者开展决策咨询课题工作,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建言献策。开展重大战略决策咨询研究,充分发挥院士高端智库作用,围绕科技创新、中国制造等主题举办院士咨询座谈会。构建特色科技智库。探索实施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积极开展决策咨询研究,不断完善科技智库体系。积极拓宽建言献策渠道。注重发挥科协桥梁纽带作用,通过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专题调研等多种渠道,围绕服务创新发展、民生改善,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聚焦战略重点、科技前沿以及产业和区域发展重大问题,组织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技战略、规划、布局、政策、法律法规的研究、咨询和制定。
五、聚集科技之力,在助推青少年“双减”工作上有新成效。组织院士专家进校园讲科普和弘扬科学家精神活动,在全区青少年中积极营造崇尚科学、立志攀登科技高峰的良好氛围。配合做好青少年科学嘉年华活动,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乡村振兴关爱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切实推进学校科普场馆建设和阵地建设。联合宁波大学、宁波科探中心、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等优质师资,走进中小学开展科学脱口秀表演活动,着力打造“ZSTalk镇科学脱口秀”青少年科普工作品牌。
六、建设科协之家,在夯实科协组织上有新提高。建立健全科协常委联系基层和各级科协干部联系科技工作者制度,进一步重视和发挥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作用,加强镇(街道)、村(社区)科协组织建设。深入推进“三长带三会”工作,推进“四个一”工作机制建设,推进落实科技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和志愿者注册登记工作,科技志愿服务注册人数达到500人以上,促进科技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不断扩大基层科协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推动重点园区、企业科协组织建设,新建园区企业科协组织10家,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特色园区科协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园区、企业科协建设的新做法,促进交流协作,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努力打造园区、企业建设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