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马拉松能得到什么?——镇海三位奔跑者的故事
“生命的美好,有时就是不确定性。”这是励志电影《奎迪》中的一段台词。该电影讲述了一位热爱拳击的年轻人凭借傲人的天赋与不懈努力,最终在强手如林的拳坛闯出一片天地的故事。片中自立自强的主角形象,成了无数运动爱好者努力奋斗的榜样。
4月22日,九龙湖畔,一项万人齐聚的大型赛事已经落下帷幕,但漫长的跑道中央却留下了一段段热血沸腾的奋斗史。
他们有的初出茅庐,为了体验未知的美好,义无反顾踏上了崭新的征程。
他们有的久经沙场,为了实现最初的梦想,无数次朝着同一个方向冲刺。
他们用行动证明,竞技体育无所谓成败。只要勇敢往上冲、向前迈,过程的辛与酸、留下的血与汗,汇聚在一起,皆如星海般璀璨。
“68岁,跑马、写诗、周游全国”
何国丰
再一次回归阔别千日的“九马”舞台,何国丰眼前浮现的却是1974年春天那个单纯又热血的自己。关于跑步这件事,他不知不觉坚持了40年。
当初,还在镇海中学念书的何国丰决定参加校田径队,随后在县里的中学生运动会上一鸣惊人,拿下百米短跑第一的优异成绩。
“从前日子苦,我作为家中第五个孩子,经常要干农活,放学回家也是自个儿徒步走三十里路,体力和动力大概是那时候练出来的。”何国丰解释自己“天赋异禀”的缘由。
高中毕业前夕,因为身体素质过硬,何国丰被前来扩招的特种部队相中,开启了自己的军旅人生。在部队里,每天都有跑操项目,年轻气盛的何国丰却不满足于规定的里程,每天都会比战友多跑上十公里。在各项军事考核中,他的成绩也总是遥遥领先。
走上工作岗位,彼时的何国丰已经多次在县、市级运动会各个田径项目上崭露头角。由于工作性质,何国丰经常要赶往北方出差,出发前在行李箱里放入一双运动鞋是他的“标配”。长安街、渤海边、夜幕下的哈尔滨……何国丰在多地都留下了属于他的奔跑印记。
时光在双腿的摆动间缓缓流逝,却从未冲淡何国丰跑步的热情。在历经数余年田径运动生涯后,他转身开启了一项新的挑战——马拉松。
2014年,无论是杭州亚瑟士山地马拉松赛,抑或是无锡国际马拉松赛,凭借多年的跑步经验,何国丰获得了一组无比惊艳的成绩。
在2015年万人瞩目的上海国际马拉松,何国丰以4小时04分34秒的成绩,排在2015年国内55—59岁年龄段第625名。
何国丰的部分奖牌
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写道,写作和长跑互为比喻,可以互相借鉴,文学与长跑都需要专注、需要忍耐、需要心无杂念。前些年,何国丰陆续在《今日镇海》等报刊媒体上发文,刊登了《百米短跑伴人生》《快乐奔跑四十年》以及散文诗《让生命在原野中闪烁》等一系列关于跑步的佳作。漫长的跑步生涯,同样给何国丰带去了满满的灵感。
“一开始跑在前面的不一定是笑到最后的,不要因强者而乱了自己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追求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人生与马拉松一样,重要的不是结局,而在于享受过程。”何国丰在书中如是写道。
如今,作为镇海区马拉松协会总顾问的何国丰,把注意力瞄准到“如何鼓动更多年轻人加入跑步”这项事业中来。在“九马”赛事中,何国丰担任官方领跑员的身份,通过跟跑来带动体力透支的新人跑友,激励每一个人顺利完赛。
“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从部队到镇海工作时,锻炼的人寥寥无几。那时人们忙于生计,等退休时身体出现毛病,才意识到锻炼的重要性。”何国丰说,“现在提倡全民健身,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跑马队伍,相信大家伙的身体也会越来越好!”
何国丰说,马拉松,只要他能跑,就会一直跑下去。
“我妈妈有一麻袋的奖牌”
参与马拉松,每个人的初衷大相径庭。有人说,因为流汗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有人说,因为喜欢越过终点那一刻的成就感。
镇海名将陈尔芬走上马拉松之路,她的儿子孙光佑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陈尔芬
15年前儿子诞生后,陈尔芬的体重飙升到了120斤左右。作为一个自律的女强人,摆脱浑身的赘肉成了她心心念念的事。产后的第12个月,陈尔芬应好友邀约,开始参与登山越野活动。
随着登山训练的深入,陈尔芬的体重下降,脸庞勾勒出清晰的轮廓。与此同时,她的耐力天赋也在这段日子里展露无遗。很快,同行的跑步爱好者注意到陈尔芬的长跑潜力,向她提出参与公路跑的建议。
2014年10月,陈尔芬初次涉足专业跑圈,在前辈的带领下完成了一场10公里的测速长跑,并且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而地点正是数年以后她载誉而归的九龙湖。
初跑的经历瞬间点燃了陈尔芬参与各项马拉松赛事的激情。2015年,她立刻报名了离家较近的无锡马拉松,初次参赛便创下了4小时05分的佳绩。
在随后几年里,陈尔芬积极参与全国各地各项马拉松赛事,从港澳台的山地丘陵,到青海西宁的大漠戈壁。由于部分赛事比赛时间正好撞上儿子的寒暑假,陈尔芬便带着儿子孙光佑一同远行。
“好像自我有记忆以后,妈妈就一直在运动,一直在跑步。”对于母亲的马拉松事业,孙光佑除了好奇与向往之余,更多的是给予鼓励。
“儿子平时看起来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但是在跑步这一块他非常支持我,经常用言语给我打气。”陈尔芬说,“我从小肠胃都不是很好,在极限状态下也会出现精神松懈的情况,但是想到儿子的鼓励,咬一咬牙也就过去了。”
港马小金人、海峡两岸桃花马拉松女子组冠军、池州国际马拉松全马女子组第一名、宁波国际马拉松女子组第一名……“天赋选手”陈尔芬四处南征北战,凭借惊人的意志,获奖无数,沉甸甸的奖牌更是装满了一整个麻袋。
陈尔芬
“九马”这项赛事,陈尔芬总共参加过三回,并于2019年取得过女子组第三名的成绩。如今,再次来到梦开始的跑道,陈尔芬已经是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将”。经历过无数次极限之上的冲刺,感慨过千百次目标与理想的轮回,跑步对于她而言,已是信仰的化身。
“跑马拉松对于我而言,就是靠自己的努力不断突破瓶颈、创造极限。而这种精神理念,也会在运动之外,传递到我的生活中,给我的工作加油打气。”
回归平静生活,有“朝九晚五”的工作,也有一日三餐的繁杂琐事。对于陈尔芬来说,所有的压力都可以通过跑步来释放、化解。不过,每天最让她牵挂的是儿子孙光佑如何更幸福地成长。
孙光佑2023年即将初三毕业,得益于母亲良好的天赋基因,小伙子有着修长的四肢和矫健的身形,在运动方面也有着超越同龄人的悟性和灵气。当问及自己的理想,孙光佑说,他的目标是成为一位国家级长跑运动员。
“跑马拉松,我上瘾了”
“恭喜您完成2023九龙湖(宁波)半程马拉松, 成绩01:29:00。”
王磊
收到短信,王磊有些小小的失落,取得的结果似乎与他的理想目标还有差距。不过相较于几年前初次参赛,他已经把成绩提升了将近20分钟。
因为疫情的缘故,九龙湖(宁波)半程马拉松停滞了三年之久。而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王磊的三年是数不尽的加班。繁忙的工作让身体变得疲乏,好在持续的体能训练为他保持住了良好的状态。
平日傍晚的沿江路,常常会聚集一大批跑步爱好者。众人脚踏一缕沁人心脾的江风,在夜幕、江水与灯塔的映衬下,一同体会生活与自然的“快”与“慢”,王磊就是其中之一。
王磊
“生活里会有大大小小各种圈子,跑步也让我结识了不少前辈和朋友,大家在跑步之余聚在一起分享经验、谈论人生,也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王磊说,当年初次参加比赛,便是得到了老跑友的倾力相助,在领跑下到达了终点,拿到了赛事纪念章。
如今,每天下班吃完饭,王磊想到的第一件事便是跑步。平均每个月,他都会保持约200公里的跑量。
“竞技体育会有一段尝试到热爱的过渡,如今我感觉对马拉松,已经渐渐上瘾了。”
四次“九马”之旅,每一次都在突破极限。作为赛事中的“后起之秀”,王磊依旧拥有无限的潜能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