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苏嘉甬高铁宁波段首根试验钢管桩沉桩成功
图为施工现场。
137米高的“水欣麒1号”打桩船将109米长的钢管桩缓缓沉入海中,钢管如“定海神针”般直插海底。近日,通苏嘉甬高铁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首根试验钢管桩沉桩成功。
该桥采用埋置式钢管桩基础,共设钢管桩试桩4组、永久桥梁钢管桩2900根,为国内首次大规模应用。同时,此类型基础单根钢管桩长度长、重量重、平面扭角和竖向斜率不同,桩顶位于泥面以下3米处。此次沉放的钢管桩为试验钢管桩,该桩桩径1.8米,长109米,重达106吨。
值得关注的是,试验钢管桩及其表面采取高耐久性防护涂层一体化制造技术,由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王立平研究员带领的团队与浙江科鑫重工等单位联合攻关研制。联合团队聚焦浪花飞溅区饱和氧气、强紫外线、潮湿海风、浪花拍打和泥沙冲蚀等多因素耦合损伤环境下极其严重的腐蚀问题,突破纤维表面多尺度界面化学改性和纤维增强环氧粉末涂层可控制备关键技术,研发出新型高性能长寿命有机/无机纤维复合增强新一代海洋重防腐涂层材料。
联合团队负责人说,研制的涂层材料拥有抗腐蚀性和耐久性能好、热膨胀系数与混凝土相近等优点,有效破解海洋工程用钢管桩在水位变动区抗冲耐磨耐划伤效果差、维护间隔时间短、维修成本高、主体结构不稳等技术瓶颈,能够满足现代海工结构向大跨、高耸、重载、轻质、高强与在恶劣条件下工作的重大发展需求。该成果经浙江省技术经纪人协会组织鉴定,鉴定结果为国际领先水平。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